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偏失与对策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2-20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2-14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9-20页 |
第一章 群文阅读教学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一、群文阅读教学的相关概念 | 第20-21页 |
(一) 群文阅读教学的内涵 | 第20页 |
(二) 群文阅读教学与单篇阅读教学的关系 | 第20-21页 |
二、群文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一) 建构—统整模式 | 第21-22页 |
(二) 文本互织理论 | 第22-23页 |
(三)“作者已死”理论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偏失 | 第24-34页 |
一、教学目标失“准” | 第24-25页 |
(一) 教师理解偏差 | 第24页 |
(二) 教学目标设计虚化 | 第24-25页 |
二、议题与文本选择随意 | 第25-28页 |
(一) 议题重人文性、轻工具性 | 第27页 |
(二) 文本缺乏结构性 | 第27-28页 |
(三) 选文与教材割裂 | 第28页 |
三、教师群文阅读教学能力不足 | 第28-32页 |
(一) 教师指导不够 | 第28-29页 |
(二) 缺乏有效提问 | 第29-32页 |
四、单篇阅读教学的习性尚未摆脱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产生偏失的原因 | 第34-38页 |
一、教师自身的阅读素养和能力欠佳 | 第34-35页 |
(一) 教师对内涵理解“偏” | 第34页 |
(二) 教师的阅读面“窄” | 第34-35页 |
(三) 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浅” | 第35页 |
二、学生的阅读基础不牢 | 第35-36页 |
(一) 学生的主动性、思考力差 | 第35-36页 |
(二) 掌握的阅读策略少 | 第36页 |
三、学校缺乏系统的培训和管理 | 第36-38页 |
(一) 没有建立群文阅读教师共同体 | 第36页 |
(二) 对教师缺乏合理的评价 | 第36-37页 |
(三) 提供的相关培训较少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改进对策 | 第38-49页 |
一、推动建立群文阅读教学教师专业发展体系 | 第38-41页 |
(一) 扩充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内容 | 第38页 |
(二) 建立多元的教师评价体系 | 第38-39页 |
(三) 推动教师共同体形成 | 第39-41页 |
二、提高教师群文阅读教学素质 | 第41-46页 |
(一) 把握教学目标的“准”度 | 第41-43页 |
1、厘清内涵,精准定位 | 第41页 |
2、找准抓手,科学定标 | 第41-43页 |
(二) 确定一个合格的议题 | 第43-44页 |
1、议题可议 | 第43页 |
2、侧重语用 | 第43-44页 |
3、贴近学情 | 第44页 |
(三) 确保文本组合的结构性 | 第44-46页 |
1、基于阅读,积累大量文本 | 第44页 |
2、基于教材,组建多样文本 | 第44-45页 |
3、基于议题,逐步组建文本 | 第45-46页 |
三、增强教师群文阅读教学能力 | 第46-47页 |
(一) 有效提问 | 第46页 |
(二) 加强指导 | 第46页 |
(三) 知行统一 | 第46-47页 |
四、夯实学生群文阅读基础 | 第47-49页 |
(一) 开展教学前阅读形式先渗透 | 第47页 |
(二) 平常教学时阅读策略多补充 | 第47-48页 |
(三) 群文教学中自主能力重培养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作者简历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