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烟台市四所小学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2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2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一)国内外关于学业不良原因的研究 | 第12-15页 |
(二)国内关于学业不良对策的研究 | 第15-16页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一)小学高年级 | 第16页 |
(二)学业不良 | 第16-17页 |
(三)小学数学学业不良学生 | 第17页 |
五、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 第17-18页 |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第18-19页 |
六、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一)问卷调查法 | 第19页 |
(二)访谈法 | 第19页 |
(三)观察法 | 第19-20页 |
第一章 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现状 | 第20-30页 |
一、小学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基本情况 | 第20-22页 |
(一)五年级小学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比例高于四年级 | 第20页 |
(二)小学数学学业不良男生的比例高于女生 | 第20-21页 |
(三)学业不良学生的座次边缘化 | 第21-22页 |
二、小学数学学业不良学生存在的问题 | 第22-30页 |
(一)小学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在校情况 | 第22-26页 |
(二)小学数学学业不良学生家庭作业完成情况 | 第26-28页 |
(三)小学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电子产品的使用情况 | 第28-30页 |
第二章 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业不良学生形成的原因 | 第30-40页 |
一、个体原因 | 第30-33页 |
(一)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性别差异 | 第30页 |
(二)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数学优势积累少 | 第30-31页 |
(三)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足 | 第31-32页 |
(四)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同伴关系不良 | 第32-33页 |
二、家庭原因 | 第33-36页 |
(一)不良学习环境妨碍学生的数学学习 | 第33-34页 |
(二)家长较少参与或指导学生数学学习 | 第34-35页 |
(三)家长不能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 | 第35-36页 |
三、教师原因 | 第36-38页 |
(一)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不足 | 第36-37页 |
(二)教师对学业不良学生“差别化”对待 | 第37-38页 |
(三)教师激励手段不得当 | 第38页 |
四、电子产品的使用 | 第38-40页 |
第三章 小学数学学业不良学生转化的对策 | 第40-48页 |
一、个体:从学生个体出发,提升数学知识积累 | 第40-43页 |
(一)抓关键期,增强数学注意稳定性 | 第40页 |
(二)利用数学纠错本,提高数学优势积累 | 第40-41页 |
(三)增强学生有效自我暗示,提高数学知识获得感 | 第41-42页 |
(四)促进数学小组内合作,实现数学学习共同进步 | 第42-43页 |
二、家庭: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家长积极参与学生学习 | 第43-45页 |
(一)营造数学学习氛围 | 第43-44页 |
(二)参与指导学生学习 | 第44页 |
(三)形成教育合力 | 第44-45页 |
三、教师:提升数学教育教学水平 | 第45-46页 |
(一)加强数学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 第45页 |
(二)教师对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给予更多关注 | 第45-46页 |
(三)采取有效奖励措施,提高数学学习积极性 | 第46页 |
四、电子产品:引导数学学业不良学生正确使用 | 第46-48页 |
(一)控制手机使用频率 | 第46-47页 |
(二)发挥游戏的激励作用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A | 第52-54页 |
附录B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作者简历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