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特种铁路论文--地下铁路论文

城市轨道交通重点车站识别与应急疏散仿真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目录第8-11页
1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5-19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技术路线第16-19页
2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重点车站识别第19-31页
    2.1 复杂网络相关理论第19-24页
        2.1.1 复杂网络的基本理论第19-20页
        2.1.2 复杂网络的统计特征值第20-23页
        2.1.3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简化第23-24页
    2.2 城市轨道交通重点车站识别第24-29页
        2.2.1 度和度的计算第24-25页
        2.2.2 聚类系数计算第25页
        2.2.3 介数节点计算第25-28页
        2.2.4 重点车站识别第28-29页
    2.3 本章小结第29-31页
3 城市轨道交通重点车站安全性评价第31-41页
    3.1 模糊物元方法理论基础第31-33页
        3.1.1 模糊物元基本原理第31-32页
        3.1.2 模糊物元法评价流程第32-33页
    3.2 安全性评价指标的确定第33-37页
        3.2.1 评价指标的选取第33-35页
        3.2.2 各站评价指标的确定第35-37页
    3.3 基于模糊物元法对重点车站的安全性评价第37-39页
    3.4 本章小结第39-41页
4 乘客紧急疏散环境及行为特性研究第41-59页
    4.1 行人特性基础理论第41-47页
        4.1.1 行人疏散行为影响因素第41-44页
        4.1.2 行人疏散模式分析第44-46页
        4.1.3 社会力模型第46-47页
    4.2 地铁车站环境特性分析第47-51页
        4.2.1 车站地理环境分析第47-48页
        4.2.2 车站内部几何特性第48-50页
        4.2.3 仿真区域几何特征第50-51页
    4.3 乘客应急疏散运动特性采集及修正第51-57页
        4.3.1 运动特性采集方法第51-53页
        4.3.2 楼梯处人流密度-速度关系分析第53-55页
        4.3.3 通道处人流密度-速度关系分析第55-57页
        4.3.4 应急疏散下乘客运动特性的修正第57页
    4.4 本章小结第57-59页
5 案例分析第59-79页
    5.1 仿真模型假定第59-61页
    5.2 疏散人流分布影响分析第61-68页
        5.2.1 疏散模型生成第62-63页
        5.2.2 仿真场景设置第63-66页
        5.2.3 仿真结果分析第66-68页
    5.3 疏散路径冲突影响分析第68-72页
        5.3.1 行人流冲突点的产生第69-70页
        5.3.2 冲突疏解方法研究第70-71页
        5.3.3 改善后疏散效果分析第71-72页
    5.4 行人恐慌度影响分析第72-78页
        5.4.1 疏散模型生成第73-74页
        5.4.2 场景设置与仿真结果分析第74-78页
    5.5 本章小结第78-79页
6 结论与展望第79-81页
    6.1 主要结论第79-80页
    6.2 论文的展望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5-89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居民区地下车库CO与颗粒物污染特性研究
下一篇:苦荞八宝粥的加工工艺及功能成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