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17页 |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非正式雇佣形态的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非正式雇佣形态的具体分类 | 第13-14页 |
·研究路径与论文结构 | 第14-16页 |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第2章 员工激励理论及非正式雇佣形态分类 | 第17-28页 |
·相关激励理论 | 第17-20页 |
·目标型激励理论 | 第17-19页 |
·过程型激励理论 | 第19-20页 |
·结果型激励理论 | 第20页 |
·人力资本的概念 | 第20页 |
·非正式雇佣形态的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非正式雇佣产生的原因 | 第20-21页 |
·非正式雇佣的定义 | 第21-22页 |
·非正式雇佣形态的具体类型 | 第22-25页 |
·企业自行聘用的临时雇员 | 第22-23页 |
·通过第三方人力中介机构聘请的暂时劳动力 | 第23-25页 |
·本文对非正式雇佣形态的分类 | 第25-28页 |
·矩阵设计 | 第25-26页 |
·矩阵分析 | 第26-28页 |
第3章 研究假设的提出及验证 | 第28-34页 |
·研究架构 | 第28-29页 |
·研究变量的定义和衡量标准 | 第29-31页 |
·目前工作满意度 | 第29页 |
·组织认可程度 | 第29-30页 |
·激励因素 | 第30页 |
·具体指标 | 第30-31页 |
·研究样本与资料收集方法 | 第31-32页 |
·研究样本 | 第31页 |
·资料收集方法 | 第31-32页 |
·分析方法 | 第32-34页 |
第4章 资料分析与统计结果 | 第34-47页 |
·样本结构 | 第34-35页 |
·信效度分析 | 第35-37页 |
·非正式雇员对目前工作的满意程度 | 第35-36页 |
·组织的认可程度 | 第36-37页 |
·激励和约束因素 | 第37页 |
·主成分分析结果 | 第37-47页 |
·高人力资本——高雇用时间矩阵 | 第37-40页 |
·高人力资本——低雇用时间矩阵 | 第40-42页 |
·低人力资本——低雇用时间矩阵 | 第42-44页 |
·低人力资本——高雇用时间矩阵 | 第44-47页 |
第5章 非正式员工激励措施 | 第47-63页 |
·高人力资本——高雇用时间类型非正式员工措施 | 第47-52页 |
·分析结果 | 第47-49页 |
·高人力资本——高雇用时间类型非正式员工激励机制设置 | 第49-52页 |
·高人力资本——低雇用时间类型非正式员工激励措施 | 第52-55页 |
·分析结果 | 第52-53页 |
·高人力资本——低雇用时间类型非正式员工激励机制设置 | 第53-55页 |
·低人力资本——低雇用时间类型非正式员工激励措施 | 第55-59页 |
·分析结果 | 第56-57页 |
·低人力资本——低雇用时间类型非正式员工激励机制设置 | 第57-59页 |
·低人力资本——高雇用时间类型非正式员工激励措施 | 第59-63页 |
·分析结果 | 第59-61页 |
·低人力资本——高雇用时间类型非正式员工激励机制设置 | 第61-6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附录A 非正式员工激励和约束因素调查问卷 | 第67-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