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及其策略--以沪版初中语文新教材为例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引言 | 第11-1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二、国内研究的现状 | 第12-13页 |
三、研究的意义 | 第13-16页 |
第一章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16-21页 |
一、对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的调查 | 第16-17页 |
二、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第17-21页 |
(一) 重背诵默写,轻诵读赏析 | 第17-18页 |
(二) 重内容讲评,轻感悟体验 | 第18-19页 |
(三) 重一元解读,轻多元品读 | 第19-20页 |
(四) 重老师讲授,轻学生主体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古诗词教学存在问题的归因 | 第21-26页 |
一、忽略学生的诉求 | 第23页 |
二、忽略对古诗词的欣赏 | 第23-24页 |
三、忽略古诗词的教学设计 | 第24-25页 |
四、忽略古诗词教学的本质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古诗词的教学策略 | 第26-46页 |
一、守住古诗词教学的根——诵读 | 第26-29页 |
(一) 引吭朗诵中初悟古诗词内容 | 第26-27页 |
(二) 节奏韵律中渐悟古诗词特点 | 第27-28页 |
(三) 声情并茂中顿悟古诗词韵味 | 第28-29页 |
二、充分领略古诗词的美感 | 第29-36页 |
(一) 精心咀嚼文字,赏析古诗词的语言美 | 第30-32页 |
(二) 展开联想想象,体会古诗词的画面美 | 第32-33页 |
(三) 整体感知体验,领悟古诗词的意境美 | 第33-34页 |
(四) 引导学生主体,品味古诗词的真善美 | 第34-35页 |
(五) 提倡师生互动,评价古诗词的无尽美 | 第35-36页 |
三、在古诗词教学中引进综合性学习 | 第36-42页 |
(一) 活动形式与学习资源的整合 | 第36-39页 |
(二) 情感教育与个体体验的渗透 | 第39-42页 |
四、加速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古诗词教学 | 第42-46页 |
一、重视读书,发展良好的诗词素养 | 第42-43页 |
二、重视反思,发展良好的教学素养 | 第43-44页 |
三、重视学生,发展良好的课程素养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附录 | 第47-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