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绪论 | 第12-19页 |
(一) 问题的缘起 | 第12-13页 |
(二) 关于差异教学理论概述 | 第13-17页 |
(三) 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差异教学的实施 | 第19-43页 |
(一) 学生的差异分析及测定 | 第19-27页 |
1.学生思想品德课学习差异的分析 | 第19-23页 |
2.学生差异的测定路径 | 第23-27页 |
(二) 立足差异进行恰当的教学设计 | 第27-33页 |
1.确立挑战性学习目标 | 第27-29页 |
2.选择灵活开放的教学内容 | 第29-33页 |
(三) 立足差异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 | 第33-39页 |
1.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 第33-34页 |
2.以弹性分组为教学组织形式开展差异化教学 | 第34-36页 |
3.基于附属内驱力理论开展伙伴教学 | 第36-37页 |
4.立足差异灵动把握师生互动 | 第37-39页 |
(四) 立足差异展示多元化的学习成果作业 | 第39-41页 |
1.差异化学习成果作业的设计要领 | 第39-40页 |
2.差异化学习成果的实践 | 第40-41页 |
(五) 立足差异实施绩效评价 | 第41-43页 |
1.评价全程化 | 第42页 |
2.评价主体开放化 | 第42页 |
3.评价内容多元化 | 第42-43页 |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差异教学实施中的阻碍因素 | 第43-47页 |
(一) 学生在差异教学中出现新的分化 | 第43页 |
(二) 家长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差异教学普遍持消极态度 | 第43-44页 |
1.家长重分轻德 | 第43页 |
2.家长忽视子女差异 | 第43-44页 |
(三) 教师实施过程中存在消极抵触情绪 | 第44-45页 |
1.教学评价的问题 | 第44页 |
2.教学观念的滞后性 | 第44页 |
3.教学能力与教师素养的有限性 | 第44-45页 |
(四) 学校层面的不利因素 | 第45-47页 |
1.班级容量过大 | 第45页 |
2.教育观念问题 | 第45-46页 |
3.思想品德课忽视本体德育功能 | 第46-47页 |
三、改善初中思想品德课差异教学的建议 | 第47-51页 |
(一) 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 第47页 |
1.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 第47页 |
2.形成示范效应 | 第47页 |
3.支持学生参与差异教学 | 第47页 |
(二) 引导家长接受思想品德课差异教学 | 第47-48页 |
1.引导家长重视孩子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 第48页 |
2.引导家长更新成功观 | 第48页 |
(三) 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 | 第48-49页 |
1.真正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 第48页 |
2.不断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 第48-49页 |
3.积极调控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程度 | 第49页 |
(四) 创设良好的校园育人氛围 | 第49-51页 |
1.改善大班教学的课堂环境 | 第49-50页 |
2.提供开展教育教学试验的土壤 | 第50页 |
3.关注学生群体的整体发展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附录 | 第52-55页 |
注释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