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者的经验开放性和工作绩效的关系--基于创新行为的中介作用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5页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7-27页 |
2.1 特质激活理论 | 第17-18页 |
2.2 人格特质的文献综述 | 第18-19页 |
2.2.1 人格特质的内涵 | 第18页 |
2.2.2 大五人格模型的出现 | 第18-19页 |
2.3 工作绩效的文献综述 | 第19-23页 |
2.3.1 工作绩效的内涵 | 第19-20页 |
2.3.2 大五人格和工作绩效的关系 | 第20-23页 |
2.4 创新行为的文献综述 | 第23-25页 |
2.4.1 创新行为的内涵 | 第23-24页 |
2.4.2 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 | 第24页 |
2.4.3 科技工作者创新行为的相关研究 | 第24-25页 |
2.5 创新氛围的文献综述 | 第25-26页 |
2.5.1 创新氛围的内涵 | 第25页 |
2.5.2 创新氛围和创新行为的关系研究 | 第25-2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 | 第27-31页 |
3.1 研究模型 | 第27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27-31页 |
3.2.1 经验开放性和工作绩效 | 第27-28页 |
3.2.2 创新行为的中介作用 | 第28-29页 |
3.2.3 创新氛围的调节作用 | 第29页 |
3.2.4 岗位类型的调节作用 | 第29-31页 |
第4章 实证研究设计 | 第31-37页 |
4.1 研究对象的确定 | 第31页 |
4.2 问卷设计与回收 | 第31-32页 |
4.2.1 问卷设计 | 第31-32页 |
4.2.2 问卷回收 | 第32页 |
4.3 变量测量 | 第32-34页 |
4.3.1 主要研究变置的测置 | 第32-33页 |
4.3.2 控制变置的测置 | 第33-34页 |
4.4 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34-37页 |
4.4.1 信度检验 | 第34页 |
4.4.2 效度检验 | 第34-37页 |
第5章 数据分析与研究结果 | 第37-45页 |
5.1 相关分析 | 第37-38页 |
5.2 方差分析 | 第38-40页 |
5.2.1 性别方差分析 | 第38页 |
5.2.2 年龄方差分析 | 第38-40页 |
5.2.3 学历方差分析 | 第40页 |
5.3 回归分析和假设检验 | 第40-45页 |
5.3.1 经验开放性、创新行为和工作绩效 | 第40-42页 |
5.3.2 创新行为的中介作用 | 第42-43页 |
5.3.3 岗位类型的调节作用 | 第43页 |
5.3.4 创新氛围的跨层调节作用 | 第43-45页 |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5-5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5-47页 |
6.1.1 经验开放性和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 | 第45-46页 |
6.1.2 创新行为的中介作用 | 第46页 |
6.1.3 情境相关变量的调节作用 | 第46-47页 |
6.2 研究的管理启示 | 第47-48页 |
6.3 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展望 | 第48-51页 |
6.3.1 研究局限 | 第48-49页 |
6.3.2 未来研究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