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L环境下角色承担对大学生在线讨论参与影响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1.1.1 CSCL环境中的在线讨论 | 第14-15页 |
1.1.2 角色承担在协作学习中的作用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1.3 研究问题与方法 | 第24-27页 |
1.3.1 研究问题 | 第2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1.4 研究框架与思路 | 第27-29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29-43页 |
2.1 角色承担的相关理论 | 第29-34页 |
2.1.1 角色承担的概念界定 | 第29-30页 |
2.1.2 团队角色理论 | 第30-31页 |
2.1.3 角色的分类 | 第31-34页 |
2.2 基于知识建构理论的在线讨论活动 | 第34-39页 |
2.2.1 知识建构与在线讨论 | 第35-36页 |
2.2.2 知识建构原则 | 第36-37页 |
2.2.3 在线讨论中的“脚本化”支架 | 第37-39页 |
2.3 在线讨论参与的活动类型 | 第39-43页 |
2.3.1 在线讨论参与 | 第39-40页 |
2.3.2 在线讨论的对话活动分类 | 第40页 |
2.3.3 在线讨论对话功能框架 | 第40-43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43-53页 |
3.1 不同阶段的角色承担活动设计 | 第43-44页 |
3.2 角色承担的在线讨论活动模型 | 第44-47页 |
3.3 角色类别及脚本确定 | 第47-49页 |
3.4 数据编码框架 | 第49-53页 |
3.4.1 对话类型与对话功能的编码 | 第49-51页 |
3.4.2 知识增长与观点改进的编码 | 第51-53页 |
第4章 角色承担的在线讨论活动实践 | 第53-75页 |
4.1 参与者与学习环境 | 第53-55页 |
4.2 教学实践方案 | 第55-56页 |
4.3 教学实践开展 | 第56-71页 |
4.3.1 无角色情境下的学生在线讨论参与 | 第57-61页 |
4.3.2 第一阶段:角色引入期 | 第61-63页 |
4.3.3 第二阶段:角色固定期 | 第63-67页 |
4.3.4 第三阶段:角色对比期 | 第67-71页 |
4.4 活动开展情况分析 | 第71-75页 |
4.4.1 发帖量统计 | 第72-73页 |
4.4.2 发帖类型统计 | 第73-74页 |
4.4.3 小结 | 第74-75页 |
第5章 实践效果评析 | 第75-97页 |
5.1 在线讨论参与活动分析 | 第75-83页 |
5.1.1 讨论发帖对比 | 第75-76页 |
5.1.2 对话类型对比 | 第76-79页 |
5.1.3 对话功能对比 | 第79-82页 |
5.1.4 小结 | 第82-83页 |
5.2 在线讨论对学习者观点改进与知识增长的影响 | 第83-88页 |
5.2.1 对学习者观点改进的影响 | 第83-85页 |
5.2.2 学习者在线讨论的效果反馈 | 第85-88页 |
5.2.3 小结 | 第88页 |
5.3 角色承担对学习者元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 | 第88-97页 |
5.3.1 角色承担的认知反馈 | 第89-91页 |
5.3.2 四种角色实践执行反馈 | 第91-96页 |
5.3.3 小结 | 第96-9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7-101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97-100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8页 |
附录 | 第108-118页 |
附录1:角色承担手册 | 第108-111页 |
附录2:在线讨论角色承担阶段性反思小结 | 第111-112页 |
附录3:学生调查问卷 | 第112-117页 |
附录4:学生访谈提纲 | 第117-118页 |
致谢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