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绪论 | 第10-16页 |
| 一、《辽史》词汇研究的意义 | 第10-14页 |
| 1.1 史书语料的特点和价值 | 第10页 |
| 1.2 《辽史》的语料价值 | 第10-11页 |
| 1.3 研究《辽史》专书词语的意义 | 第11-14页 |
| 二、《辽史》词汇研究回溯 | 第14-15页 |
| 2.1 有关《辽史》词语的训诂研究 | 第14-15页 |
| 2.2 有关《辽史》词汇的理论研究 | 第15页 |
| 三、《辽史》词语研究的方法 | 第15-16页 |
| 3.1 《辽史》词语训诂研究的方法 | 第15页 |
| 3.2 《辽史》词汇理论研究的方法 | 第15-16页 |
| 第一部分 《辽史》常用词语考释 | 第16-34页 |
| 亲诚、贡谢、安驻 | 第16-17页 |
| 权决、临决、亲决 | 第17-18页 |
| 屑木、自存 | 第18-19页 |
| 绐言、褒美、诚伪 | 第19-20页 |
| 勇敢士、奖谕、趣行 | 第20-21页 |
| 间谍、霜旱、遮约、旷地 | 第21-22页 |
| 石砦、幽所、掎角之势、事无巨细、销毁 | 第22-23页 |
| 宽弛、横流 | 第23-24页 |
| 慈闱、慰奠、阅习 | 第24-25页 |
| 泛觞、沉酗、治民 | 第25-26页 |
| 安边、征偿、清强 | 第26-27页 |
| 恒产、沉静、勇捷、荧惑 | 第27-28页 |
| 恃势、短狭、恤灾 | 第28-29页 |
| 增羡、削降 | 第29-30页 |
| 亲鞠、陷没、乘虚、战殁 | 第30-31页 |
| 祝发、别土、卑哀 | 第31-32页 |
| 辎重、杂畜、聚众 | 第32-33页 |
| 隙地、内应、厓石、锐气 | 第33-34页 |
| 第二部分 从《辽史》词语看汉语大词典的引证迟后问题 | 第34-40页 |
| 军律、病亟、夺官 | 第34-35页 |
| 理问、军需、世勋、貂皮 | 第35-36页 |
| 飞旋、鞭楚、贪贱、联姻 | 第36-37页 |
| 赆礼、助攻、亲策、刊印 | 第37-38页 |
| 预行、开坛、监战、吊奠 | 第38-39页 |
| 恤患、器甲、议和、苟延 | 第39-40页 |
| 第三部分 《辽史》词汇与现代汉语比较 | 第40-56页 |
| 一、词形相同而词义不同的词语 | 第40-48页 |
| 自立、先锋、前锋 | 第40-41页 |
| 挑战、严重 | 第41-42页 |
| 内宽外严、故事、声援 | 第42-43页 |
| 材器、成人、失职、留守 | 第43-44页 |
| 下嫁、充斥 | 第44-45页 |
| 无算、观察、水草 | 第45-46页 |
| 空账、专政 | 第46-47页 |
| 黑子、预行、异物、城堡 | 第47-48页 |
| 二、词形不同而词义相同的词语 | 第48-56页 |
| 贪黩无厌、群生、光耀夺目 | 第48-49页 |
| 折枯拉朽、诬构、神人共怒 | 第49-50页 |
| 出降、投戈弃甲、抚问、农务 | 第50-51页 |
| 禾稼、旧职、第宅、方物 | 第51-52页 |
| 步军、傅导、本贯 | 第52-53页 |
| 侦候、五色虹、追悔无及、聚观 | 第53-54页 |
| 直言无讳、鹿人 | 第54-55页 |
| 弃仗如山、灯火如昼 | 第55-56页 |
| 结语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