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9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8-11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三) 研究意义与方法 | 第15-16页 |
(四)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6-19页 |
一、传统文化在学校变革中的推动力 | 第19-30页 |
(一) 传统文化在学校变革中的作用 | 第19-22页 |
1. 传统文化以整体的方式影响学校变革 | 第19-20页 |
2. 影响学校变革的各个方面 | 第20页 |
3. 影响学校变革的路径 | 第20-21页 |
4. 影响学校变革的结果 | 第21-22页 |
(二) 传统文化在学校变革中的价值 | 第22-30页 |
1. 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 第22-26页 |
2. 传统文化在学校变革中的价值 | 第26-30页 |
二、“方圆文化”——永康中学变革的精神内核 | 第30-43页 |
(一) “方圆文化”诠释 | 第31-34页 |
1. “方圆”、“方圆文化”之义 | 第31-32页 |
2. “方圆文化”的思想渊源 | 第32-33页 |
3. “方圆文化”的基元 | 第33-34页 |
4. “方圆文化”的践行准则 | 第34页 |
(二) 孔子“君子”人格理论中的“方圆文化”特质 | 第34-37页 |
1. “君子”——孔子的理想人格 | 第35-36页 |
2. 孔子“君子”理想人格理论中“方圆特质”的体现 | 第36-37页 |
(三) 老子“圣人”观中的“方圆文化”特质 | 第37-43页 |
1. 圣人之境——老子的理想人格模式 | 第37-39页 |
2. 圣人之境中的“方圆特质” | 第39-43页 |
三、永康中学变革中的“方圆文化”之实践 | 第43-82页 |
(一) 永康中学变革概况 | 第43-47页 |
1. 永康中学之历史 | 第43-44页 |
2. 永康中学之“新生” | 第44-47页 |
(二)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 第47-50页 |
1. 校旗 | 第47-48页 |
2. 学校建筑 | 第48-49页 |
3. 学校文化设施 | 第49-50页 |
(三) 学校制度文化建构 | 第50-70页 |
1. “刚柔并济”——学校领导风范 | 第51-56页 |
2. “刚、韧、忍”——德育工作管理 | 第56-60页 |
3. “修道之谓教”与“化性起伪”——教学工作管理 | 第60-64页 |
4. 专业成长与生命关怀——教师队伍建设 | 第64-67页 |
5. 多维互动与全面发展——创建学校三类课程 | 第67-70页 |
(四) 学校精神文化创建 | 第70-79页 |
1. “仁、智、勇”三达德——校训之精神意蕴 | 第70-72页 |
2. 教师行为特质——学校精神文化的体现 | 第72-76页 |
3. 学生行为特质——学校精神文化的展现 | 第76-79页 |
(五) “方圆文化”推动学校变革的成效 | 第79-82页 |
1. 学校推动了“方圆文化”的传播与创造 | 第79页 |
2. “方圆文化”推动了学校发展 | 第79-80页 |
3. “方圆文化”建设之反思 | 第80-82页 |
结语:传统文化——学校变革的精神动力之源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0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