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粘宾动词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粘着动词的研究 | 第10页 |
·粘宾动词的研究 | 第10-13页 |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粘宾动词界定的不足 | 第13-14页 |
·粘宾动词语义描写的不足 | 第14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14-15页 |
·粘宾动词的界定 | 第14页 |
·粘宾动词的范围 | 第14-15页 |
·粘宾动词的性质 | 第15页 |
·粘宾性成因 | 第15页 |
·本文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语料来源和附录说明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粘宾动词的界定 | 第17-29页 |
·“自由”与“粘着” | 第17页 |
·前人对自由动词与粘着动词的界定 | 第17-20页 |
·赵元任对自由动词的界定 | 第17-18页 |
·吕叔湘对自由动词和粘着动词的界定 | 第18-19页 |
·尹世超对粘着动词的界定 | 第19-20页 |
·前人界定的结果 | 第20-22页 |
·绝对的自由动词 | 第20-21页 |
·绝对的粘着动词 | 第21-22页 |
·从原型范畴看自由动词和粘着动词 | 第22-24页 |
·粘宾动词的界定标准 | 第24-27页 |
·粘宾动词的定义 | 第24页 |
·粘宾动词的界定标准 | 第24-26页 |
·粘宾动词界定标准的补充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9页 |
·关于语义变体 | 第27页 |
·关于助动词 | 第27-28页 |
·关于粘兼动词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粘宾动词的范围 | 第29-44页 |
·形动兼类粘宾动词 | 第29-35页 |
·形动兼类词 | 第29-33页 |
·形动兼类粘宾动词 | 第33-35页 |
·X 单P 复合式粘宾动词 | 第35-41页 |
·X+P 的词汇化 | 第35-40页 |
·X 单P 复合式动词 | 第40-41页 |
·X 单P 复合式粘宾动词 | 第41页 |
·现代汉语书面系统文言层次的粘宾动词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粘宾动词的性质 | 第44-54页 |
·粘宾动词的动性 | 第44-47页 |
·动性的定义 | 第44页 |
·动/名双范畴动词的动性 | 第44-45页 |
·连续统模型 | 第45-46页 |
·粘宾动词的绝对动性 | 第46-47页 |
·粘宾动词的动作性 | 第47-52页 |
·动词的动作性 | 第47-49页 |
·粘宾动词的弱动作性 | 第49-50页 |
·粘宾动词弱动作性的语义解释 | 第50-52页 |
·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粘宾性成因 | 第54-62页 |
·粘宾性成因综述 | 第54页 |
·粘宾性成因——粘宾动词的低及物性 | 第54-59页 |
·传统的及物性理论 | 第54-55页 |
·现代及物性理论 | 第55页 |
·句子及物性的基调 | 第55-56页 |
·动词的及物性 | 第56-57页 |
·粘宾动词的及物性 | 第57页 |
·粘宾性成因 | 第57-58页 |
·动词的及物性连续统 | 第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其他粘宾性成因 | 第59-60页 |
·X 单P 粘宾动词的粘宾性成因 | 第59页 |
·部分[对动义]动词的粘宾性成因 | 第59-60页 |
·[使动义]动词的粘宾性成因 | 第60页 |
·粘宾性相关因素 | 第60-61页 |
·音节单双的影响 | 第60-61页 |
·语体风格的影响 | 第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余论 | 第62-63页 |
附录一 | 第63-77页 |
附录二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后记 | 第83-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