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带谓词性远宾语的双宾句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选题意义第9-10页
   ·研究现状第10-15页
     ·已有研究成果综述第10-13页
     ·各种理论背景下的研究第13-15页
   ·本文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第15页
   ·语料来源和附录说明第15-16页
第二章 带谓词性远宾语双宾句的界定和分类第16-28页
   ·问题的提出第16页
   ·性质鉴定第16-21页
     ·定义第16-17页
     ·鉴别方法第17-19页
     ·易混句例释第19-20页
     ·相关说明第20-21页
   ·动词范围的确定第21-22页
   ·带谓词性远宾语双宾句的分类第22-27页
     ·问题的提出第22页
     ·语义特征的分类和提取第22-23页
     ·带谓词性远宾语双宾句的句式意义第23-25页
     ·分类结果第25-27页
   ·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带谓词性远宾语双宾句的整体考察第28-46页
   ·问题的提出第28页
   ·语义属性第28-30页
     ·语义角色选择第28页
     ·NP1的语义特征第28-29页
     ·NP2的语义特征第29页
     ·VP 的语义特征第29-30页
   ·句法属性第30-32页
   ·各小类的句法语义特征第32-45页
     ·告知义第32-35页
     ·答复义第35-38页
     ·评论义第38-39页
     ·询问义第39-41页
     ·教育义第41-43页
     ·学习义第43-45页
   ·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句式中 V 和 VP 的性质研究第46-55页
   ·问题的提出第46页
   ·V 对 VP 的控制强度等级第46-48页
     ·相关理论第46-47页
     ·V 对VP 的强度控制等级第47-48页
   ·“动作类-言说类”连续统第48-54页
     ·主动词的控制力等级第49-51页
     ·谓词性远宾语的性质第51-52页
     ·谓词性远宾语的独立性等级第52-54页
   ·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带谓词性远宾语双宾句的引申机制第55-66页
   ·问题的提出第55页
   ·双宾句的句式原型第55-58页
     ·“给予”类原型句式观第55-56页
     ·“获取”类原型句式观第56页
     ·本文观点第56-57页
     ·意象图示的提取第57-58页
   ·隐喻第58-61页
     ·概念隐喻理论第58-59页
     ·双宾句中的隐喻第59-61页
   ·转喻第61-64页
     ·概念转喻理论第61页
     ·双宾句中的转喻第61-64页
   ·小结第64-66页
第六章 结 语第66-68页
   ·结 论第66页
   ·可能的创新点第66-67页
     ·从远宾语是谓词性成分的角度入手第66-67页
     ·结构内部性质的考察第67页
     ·句式的引申机制第67页
   ·存在的问题第67-68页
     ·语料搜集第67页
     ·结论的倾向性第67页
     ·未解决的问题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附录第73-78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抽象名词及其兼类问题研究
下一篇:现代汉语粘宾动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