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部古代汉语教材通论文字、词汇、语法对比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第一节 古代汉语教材选题缘起、研究对象与研究目标 | 第9-12页 |
第二节 古代汉语教材通论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八部教材通论概况 | 第16-30页 |
第一节 八部教材通论通论概况分述 | 第16-24页 |
第二节 八部教材通论构成异同概况 | 第24-30页 |
第三章 八部教材文字通论的比较 | 第30-52页 |
第一节 汉字起源方面的比较 | 第30-34页 |
第二节 汉字形体演变方面的比较 | 第34-36页 |
第三节 汉字构造方面的比较 | 第36-41页 |
第四节 古书用字方面的比较 | 第41-50页 |
第五节 俗字方面的比较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八部教材词汇通论的比较 | 第52-65页 |
第一节 古汉语词汇特点方面的比较 | 第52-53页 |
第二节 单音词与复音词方面的比较 | 第53-54页 |
第三节 单纯词与合成词方面的比较 | 第54-55页 |
第四节 同义词辨析方面的比较 | 第55-58页 |
第五节 反义词方面的比较 | 第58-59页 |
第六节 古今词义异同方面的比较 | 第59-61页 |
第七节 本义与引申义方面的比较 | 第61-63页 |
第八节 词义的分类方面的比较 | 第63-65页 |
第五章 八部教材语法通论的比较(上) | 第65-83页 |
第一节 数词和量词方面的比较 | 第65-69页 |
第二节 副词和代词方面的比较 | 第69-73页 |
第三节 介词和连词方面的比较 | 第73-75页 |
第四节 助词和叹词方面的比较 | 第75-76页 |
第五节 语气词方面的比较 | 第76-77页 |
第六节 词头和词尾方面的比较 | 第77-78页 |
第七节 兼词方面的比较 | 第78-79页 |
第八节 词类活用方面的比较 | 第79-83页 |
第六章 八部教材语法通论比较(下) | 第83-90页 |
第一节 语序方面的比较 | 第83-85页 |
第二节 判断句方面的比较 | 第85-86页 |
第三节 被动句方面的比较 | 第86-87页 |
第四节 其他方面的比较 | 第87-90页 |
第七章 八部教材通论文字、词汇、语法的改进建议 | 第90-92页 |
结语 | 第92-93页 |
附录 1 王本通论文字、词汇、语法各知识点统计 | 第93页 |
附录 2 郭本通论文字、词汇、语法各知识点统计 | 第93-94页 |
附录 3 蔡本通论文字、词汇、语法各知识点统计 | 第94-95页 |
附录 4 洪本通论文字、词汇、语法各知识点统计 | 第95-98页 |
附录 5 荆本通论文字、词汇、语法各知识点统计 | 第98-99页 |
附录 6 胡本通论文字、词汇、语法各知识点统计 | 第99-101页 |
附录 7 蒋本通论文字、词汇、语法各知识点统计 | 第101-103页 |
附录 8 董本通论文字、词汇、语法各知识点统计 | 第103-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0页 |
后记 | 第110-11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