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引言 | 第13-1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3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4页 |
1.3.2 实践意义 | 第14-15页 |
1.4 研究步骤 | 第15-16页 |
2 企业价值观相关理论研究与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2.1 企业价值观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2.1.1 企业价值观定义 | 第16-17页 |
2.1.2 企业价值观测验 | 第17页 |
2.1.3 科尔伯格道德困境测验 | 第17页 |
2.2 价值观检测提取方面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第17-21页 |
3 企业价值观测验的设计 | 第21-30页 |
3.1 传统道德困境测验的局限性 | 第21-22页 |
3.1.1 传统道德困境测验的优势 | 第21页 |
3.1.2 传统道德困境测验举例 | 第21-22页 |
3.1.3 传统道德困境测验的局限性 | 第22页 |
3.2 可量化道德困境测验的设计 | 第22-24页 |
3.2.1 测验方法 | 第23页 |
3.2.2 测验内容 | 第23-24页 |
3.2.3 作答要求 | 第24页 |
3.3 测验题目举例 | 第24-28页 |
3.3.1 测验题目示例 | 第24-27页 |
3.3.2 测验题目价值观探索 | 第27-28页 |
3.4 实践价值观评价方法设计 | 第28-30页 |
4 企业价值观测验的实施与分析 | 第30-41页 |
4.1 样本选取 | 第30-32页 |
4.2 实施测验 | 第32-33页 |
4.2.1 调查问卷发放与收集 | 第32页 |
4.2.2 测验题目原始分数转换标准分数 | 第32-33页 |
4.3 道德困境测验问卷的信度检验 | 第33-35页 |
4.4 道德困境测验问卷的效度检验 | 第35-41页 |
4.4.1 内容效度检验 | 第35页 |
4.4.2 构想效度检验 | 第35-37页 |
4.4.3 效标效度检验——测验价值观与实践价值观的一致性分析 | 第37-41页 |
5 道德困境测验方法在企业价值观提取中的适用性分析 | 第41-52页 |
5.1 BEC企业员工企业价值观总体特征 | 第41-43页 |
5.2 BEC企业员工企业价值观的性别差异 | 第43-44页 |
5.3 BEC企业员工企业价值观的年龄差异 | 第44-45页 |
5.4 BEC企业员工企业价值观在不同教育程度上的差异 | 第45-47页 |
5.5 BEC企业员工企业价值观的职级差异 | 第47-48页 |
5.6 BEC企业员工企业价值观的职类差异 | 第48-49页 |
5.7 BEC企业员工企业价值观的交互作用分析 | 第49-52页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2-66页 |
6.1 研究假设与分析结果验证 | 第52-57页 |
6.2 结论与讨论 | 第57-62页 |
6.2.1 道德困境测验法可以作为企业价值观提取的测量工具 | 第57-58页 |
6.2.2 道德困境测验法对企业价值观倾向的区分程度 | 第58-61页 |
6.2.3 企业价值观各因素间交互作用 | 第61-62页 |
6.2.4 总结论 | 第62页 |
6.3 对管理实践的启示 | 第62-63页 |
6.4 未来研究展望 | 第63-66页 |
7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附录A | 第68-73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3-7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