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的作文教学思想及启示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0页 |
二、研究成果综述 | 第10-12页 |
三、本文的研究重点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梁启超作文教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13-25页 |
第一节 教学目标:“立文”、“立人” | 第13-17页 |
1 教规矩 | 第13-14页 |
2 塑人格 | 第14-17页 |
第二节 教学内容:记述文、论辩文 | 第17-21页 |
1 静态与动态 | 第17-20页 |
2 耐驳与动听 | 第20-21页 |
第三节 教学方法:灵活多元、以学导教 | 第21-25页 |
1 教法 | 第21-23页 |
2 学法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当下中学作文教学的问题及成因 | 第25-35页 |
第一节 普遍性的问题 | 第25-30页 |
1 情感泛滥 | 第25-26页 |
2 忽视记叙文练笔 | 第26-28页 |
3 习惯性假大空 | 第28-30页 |
第二节 多方面的原因 | 第30-35页 |
1 考试制度:诱导假作文 | 第30-32页 |
2 教学层面:以考导教 | 第32-34页 |
3 教材编纂:急功近利 | 第34-35页 |
第三章 梁启超作文教学思想的借鉴作用 | 第35-40页 |
第一节 教学目标的合理设置 | 第35-37页 |
1 改善教学目标体系 | 第35-36页 |
2 注重教学目标的基础性 | 第36-37页 |
第二节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调整 | 第37-40页 |
1 先结构后修辞 | 第37-38页 |
2 平衡文体教学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