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传动系统论文

DSG换挡过程功率流特性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9页
        1.2.1 离合器动力学模型研究第12-14页
        1.2.2 离合器结合过程中动态特性研究第14-16页
        1.2.3 离合器换挡控制研究第16-19页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2章 换挡湿式离合器充油特性研究第20-32页
    2.1 离合器充油系统结构第20-21页
    2.2 离合器系统液压特性研究第21-27页
        2.2.1 离合器液压系统关键电磁阀模型第21-24页
        2.2.2 流量连续方程的建立第24-25页
        2.2.3 离合器缓冲特性阶段分析第25-27页
    2.3 模型验证与分析第27-29页
    2.4 油液温度对离合器充油特性的影响第29-30页
    2.5 输入转速对离合器充油特性的影响第30-31页
    2.6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双湿式离合器变速箱升挡过程循环功率抑制方法探究第32-49页
    3.1 升挡控制原则与评价指标第32-33页
    3.2 双湿式离合器升挡过程循环功率产生机理分析第33-43页
        3.2.1 升挡过程分析第34-39页
        3.2.2 升挡过程仿真分析第39-43页
    3.3 基于PID和模糊控制的循环功率抑制方法第43-47页
        3.3.1 升挡控制目标及PID控制策略第43-44页
        3.3.2 模糊控制输入与输出变量的确定第44-45页
        3.3.3 模糊规则表的制定第45-47页
    3.4 升挡过程仿真分析结果第47-48页
    3.5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4章 发动机与双离合器联合换挡控制方法研究第49-78页
    4.1 DSG换挡品质评价体系第49-58页
        4.1.1 换挡品质评价指标第49-51页
        4.1.2 评价体系建立方法第51-53页
        4.1.3 评价体系的建立第53-58页
    4.2 发动机数值模型第58-59页
        4.2.1 发动机动态工况模型第58页
        4.2.2 发动机转矩控制的不同方式第58-59页
    4.3 DSG换挡过程动力学模型第59-62页
        4.3.1 发动机及离合器动力学模型第60-61页
        4.3.2 变速箱及主减速器动力学模型第61页
        4.3.3 整车动力学模型第61-62页
    4.4 DSG换挡过程转矩传递模型的建立第62-66页
    4.5 DSG换挡过程分析及控制原理第66-75页
        4.5.1 升挡过程分析第66页
        4.5.2 降挡过程分析第66-67页
        4.5.3 DSG换挡过程控制分析第67-75页
    4.6 控制仿真结果分析第75-76页
    4.7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第5章 双离合控制试验研究第78-96页
    5.1 台架试验方案第78-82页
    5.2 离合器控制及数据采集系统第82-83页
    5.3 实验内容及结果分析第83-94页
        5.3.1 比例控制充油特性试验第83-86页
        5.3.2 输入转速对升挡影响第86-87页
        5.3.3 升挡重叠度试验第87-94页
    5.4 本章小结第94-96页
结论与展望第96-98页
    本文主要结论第96页
    论文创新点第96-97页
    后续工作展望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第10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02-103页
致谢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驱动力分配控制策略研究
下一篇:电动客车车身结构分析与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