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 1.2.1 正时齿轮故障诊断与疲劳分析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2.2 弹性联轴器动力学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1.2.3 推进轴系故障诊断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第2章 正时齿轮断齿失效分析 | 第21-29页 |
| 2.1 引言 | 第21页 |
| 2.2 断齿理化与宏观分析 | 第21-22页 |
| 2.3 失效分析实验 | 第22-27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 第3章 柴油机推进轴系扭振分析及动力学参数识别 | 第29-47页 |
| 3.1 引言 | 第29页 |
| 3.2 柴油机推进轴系扭振模型建立及自由振动分析 | 第29-33页 |
| 3.3 轴系固有频率测试分析 | 第33-36页 |
| 3.4 弹性联轴器扭转刚度识别 | 第36-40页 |
| 3.5 柴油机推进轴系扭振强迫振动分析 | 第40-45页 |
| 3.5.1 设计工况下柴油机扭振强迫振动计算 | 第41-43页 |
| 3.5.2 实际工况下柴油机扭振强迫振动计算 | 第43-45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第4章 含正时轮系的轴系扭振特性分析 | 第47-73页 |
| 4.1 引言 | 第47页 |
| 4.2 正时齿轮系统建模 | 第47-53页 |
| 4.2.1 凸轮轴系的扭振模型 | 第47-48页 |
| 4.2.2 齿轮啮合扭转刚度简化 | 第48-52页 |
| 4.2.3 含正时齿轮系统模型 | 第52-53页 |
| 4.3 新模型自由振动特性 | 第53-62页 |
| 4.3.1 新模型与原模型自由振动特性比较 | 第53-55页 |
| 4.3.2 正时齿轮扭转啮合刚度对新模型固有频率的敏感度 | 第55-58页 |
| 4.3.3 弹性联轴器的扭转刚度对新模型固有频率的敏感度 | 第58-59页 |
| 4.3.4 减振器卡死对新模型固有频率的敏感度 | 第59-62页 |
| 4.4 新模型强迫振动计算 | 第62-71页 |
| 4.4.1 新模型中所引入的激励力计算 | 第63-70页 |
| 4.4.2 新模型强迫振动计算 | 第70-71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 第5章 轴系运行参数改变对于扭振的影响 | 第73-85页 |
| 5.1 引言 | 第73页 |
| 5.2 轴系部件刚度对于扭振的影响 | 第73-78页 |
| 5.2.1 齿轮啮合扭转刚度对轴系附加扭矩的敏感度 | 第73-74页 |
| 5.2.2 弹性联轴器扭转刚度对轴系附加扭矩的敏感度 | 第74-76页 |
| 5.2.3 减振器卡死对轴系附加扭矩的敏感度 | 第76-78页 |
| 5.3 柴油机做功不均对轴系扭振的影响 | 第78-84页 |
| 5.3.1 柴油机发火不均的影响 | 第78-81页 |
| 5.3.2 柴油机单缸熄火的影响 | 第81-84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 第6章 主机调控与轴系扭振耦合模型仿真 | 第85-105页 |
| 6.1 主机调控与轴系扭振耦合模型建立 | 第85-93页 |
| 6.1.1 耦合模型建模原理 | 第85-87页 |
| 6.1.2 轴系扭振当量模型的简化 | 第87-88页 |
| 6.1.3 弹性轴系的稳定性分析 | 第88-89页 |
| 6.1.4 耦合模型仿真模块的建立 | 第89-93页 |
| 6.2 瞬时激励力矩的合成与修正 | 第93-97页 |
| 6.2.1 气缸作用力矩 | 第93-94页 |
| 6.2.2 凸轮轴激励力矩 | 第94-95页 |
| 6.2.3 螺旋桨负载力矩 | 第95页 |
| 6.2.4 齿轮内部激励的动态修正 | 第95-97页 |
| 6.3 PID调控参数的影响 | 第97-99页 |
| 6.3.1 不同PID控制参数下的耦合模型仿真 | 第97-98页 |
| 6.3.2 不同PID控制参数下的实船测试 | 第98-99页 |
| 6.4 联轴器刚度的影响 | 第99-101页 |
| 6.5 不同联轴器刚度下PID控制参数的优化 | 第101-103页 |
| 6.6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 结论 | 第105-107页 |
| 1 全文总结 | 第105-106页 |
| 2 创新点 | 第106-10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7-115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15-117页 |
| 致谢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