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兴平方言“缝补”语义场共时与历时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2-13页 |
ABSTRACT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25页 |
1.1 兴平市概况 | 第15-16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1.2.1 对国内外方言词汇研究成果的回顾 | 第16-18页 |
1.2.2 对表“缝补”义词语的研究 | 第18-19页 |
1.2.3 对兴平方言的研究 | 第19-20页 |
1.2.4 研究不足 | 第20页 |
1.3 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1.3.1 语义场理论 | 第20-21页 |
1.3.2 方言地理学理论 | 第21-2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1.5 研究意义 | 第22-25页 |
第二章 兴平方言“缝补”语义场概说 | 第25-35页 |
2.1 缝新语义场 | 第25-30页 |
2.1.1 缝新语义场成员 | 第25-28页 |
2.1.2 对缝新语义场成员的义素分析 | 第28-30页 |
2.2 补旧语义场 | 第30-33页 |
2.2.1 补旧语义场成员 | 第30-31页 |
2.2.2 对补旧语义场成员的义素分析 | 第31-33页 |
2.3 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兴平方言“缝补”语义场的内部差异比较 | 第35-41页 |
3.1 兴平方言“缝补”语义场在语音方面的差异 | 第35-36页 |
3.2 兴平方言“缝补”语义场在语义方面的差异 | 第36-39页 |
3.2.1 义位的义值比较 | 第36-37页 |
3.2.2 义位的义域比较 | 第37-38页 |
3.2.3“敹”、“(?)”的地理分布情况 | 第38-39页 |
3.3 兴平方言“缝补”语义场在语法方面的差异 | 第39-40页 |
3.4 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缝补”语义场的历时演变 | 第41-65页 |
4.1 缝 | 第41-47页 |
4.2 (?) | 第47页 |
4.3 绱 | 第47页 |
4.4 锁 | 第47页 |
4.5 钉 | 第47-48页 |
4.6 纳,衲 | 第48-52页 |
4.7 缉 | 第52-54页 |
4.8 缏 | 第54页 |
4.9 (?),(?),绽 | 第54-56页 |
4.10 合 | 第56页 |
4.11 补 | 第56-62页 |
4.12 联 | 第62-63页 |
4.13 敹,缭 | 第63-64页 |
4.14 弥 | 第64页 |
4.15 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附录 | 第69-73页 |
附录一:兴平方言音系 | 第69-71页 |
附录二:兴平市各乡镇地理分布图 | 第71-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