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基于秘密的分享与保留视角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7-8页 |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 | 第8-12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8页 |
二、研究成果 | 第8-12页 |
(一)社会学视角中的人际关系 | 第8-10页 |
(二)教育学视角中的人际关系 | 第10-11页 |
(三)心理学视角中的人际关系 | 第11-12页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12-16页 |
第一节 研究基础 | 第12-13页 |
一、秘密体验视角下的人际关系 | 第12页 |
二、研究难点与应对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研究思路 | 第13-16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一)资料收集方法 | 第13-14页 |
(二)资料分析方法 | 第14页 |
二、访谈准备 | 第14页 |
(一)访谈提纲设计 | 第14页 |
(二)访谈对象选取 | 第14页 |
三、访谈实施 | 第14-16页 |
第三章 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 | 第16-26页 |
第一节 秘密分享在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存在” | 第16-18页 |
一、物理距离 | 第16-17页 |
二、心理距离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秘密分享策略 | 第18-21页 |
一、使用自我表露 | 第18-19页 |
二、判断关系走向 | 第19-20页 |
三、权衡既得利益 | 第20-21页 |
第三节 秘密分享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变化的影响 | 第21-26页 |
一、关系的拉近和疏远 | 第21-23页 |
(一)关系拉近 | 第21-22页 |
(二)关系疏远 | 第22-23页 |
二、责任感的产生和延续 | 第23-24页 |
三、局内人与局外人身份的产生 | 第24-26页 |
第四章 大学生人际关系特点 | 第26-32页 |
第一节 分享频率与关系远近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小群体与归属感 | 第27-28页 |
第三节 人际压力与出口 | 第28-29页 |
第四节 父母角色的退出与回归 | 第29-32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32-36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32-34页 |
一、信息交换是大学生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经营方式 | 第32页 |
二、亲密关系是抵御冷暴力的社会支持网络 | 第32页 |
三、接近性是大学生发展人际关系的基本条件 | 第32-33页 |
四、多元差序格局是大学生人际关系格局的基本模型 | 第33页 |
五、情感需求是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主要逻辑 | 第33-34页 |
第二节 研究启示 | 第34-35页 |
第三节 研究不足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附录:访谈提纲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