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课题的由来 | 第8-9页 |
1.2 水电站弧形闸门开度监控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2 闸门开度的测量方法 | 第13-20页 |
2.1 旋转编码器 | 第13-15页 |
2.1.1 增量式旋转编码器 | 第13-14页 |
2.1.2 绝对式旋转编码器 | 第14-15页 |
2.2 编码器的编码方式 | 第15-17页 |
2.2.1 二进制编码器 | 第15页 |
2.2.2 二进制循环码编码器 | 第15-16页 |
2.2.3 等比码编码器 | 第16页 |
2.2.4 函数编码器 | 第16页 |
2.2.5 BCD码编码器 | 第16-17页 |
2.2.6 程序控制型编码器 | 第17页 |
2.3 接触式轴角编码器的结构与安装 | 第17-20页 |
2.3.1 接触式轴角编码器的结构 | 第17-19页 |
2.3.2 ZWC系列闸位传感器的安装方式 | 第19-20页 |
3 闸门开度检测系统的系统设计 | 第20-25页 |
3.1 系统的基本情况和基本要求 | 第20页 |
3.2 编码器的选型 | 第20-22页 |
3.2.1 增量式编码器与绝对式编码器 | 第20-21页 |
3.2.2 编码器编码方式的选择 | 第21页 |
3.2.3 编码器的选型 | 第21-22页 |
3.3 测量装置的选型与系统设计 | 第22-25页 |
3.3.1 基本测控装置的选择 | 第22-23页 |
3.3.2 PLC的造型 | 第23-24页 |
3.3.3 通信系统的结构选择 | 第24-25页 |
4 闸门开度测量仪的测量程序设计 | 第25-33页 |
4.1 格雷码与二进制数的转换 | 第25-28页 |
4.1.1 格雷码的特点 | 第25页 |
4.1.2 查表法 | 第25页 |
4.1.3 公式转换法 | 第25-28页 |
4.1.4 格雷码转换为二进制数的专用指令 | 第28页 |
4.2 测量数据的计算与校正 | 第28-33页 |
4.2.1 闸位计的转向与闸门开度增减的方向的处理 | 第28页 |
4.2.2 测量数据的标度变换 | 第28-29页 |
4.2.3 测量数据的计算 | 第29-31页 |
4.2.4 非线性误差的分析与校正 | 第31-33页 |
5 闸门开度测量仪的人机界面设计 | 第33-43页 |
5.1 对人机界面功能的要求与人机界面的硬件设计 | 第33-36页 |
5.1.1 闸门开度测量仪的3种工作状态 | 第33页 |
5.1.2 对人机界面功能的要求 | 第33-34页 |
5.1.3 人机界面的硬件设计 | 第34-36页 |
5.2 顺序功能图在人机界面设计中的应用 | 第36-39页 |
5.2.1 顺序功能图的基本概念 | 第36-37页 |
5.2.2 顺序功能图的基本结构 | 第37-39页 |
5.2.3 顺序功能图中转换实现的基本规则 | 第39页 |
5.3 人机界面的程序设计 | 第39-43页 |
5.3.1 设置状态的程序设计 | 第39-41页 |
5.3.2 密码修改的程序设计 | 第41-43页 |
6 闸门开度检测系统的通信程序与模拟量输出程序设计 | 第43-48页 |
6.1 闸门开度检测系统的通信程序设计 | 第43-46页 |
6.1.1 计算机链接的通信参数设置 | 第43-44页 |
6.1.2 数据传输的基本格式 | 第44页 |
6.1.3 控制协议中各组成部份的说明 | 第44-45页 |
6.1.4 计算机与PLC通信的通信规约 | 第45-46页 |
6.2 模拟量输出的程序设计 | 第46-48页 |
6.2.1 FX_(2N)-2DA模拟量输出模块 | 第46-47页 |
6.2.2 模拟量输出的程序设计 | 第47-48页 |
7 结论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