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排出烟气气流测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冷却塔排气射流数值模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排出烟气对大气能见度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2章 数值计算原理与方法 | 第14-20页 |
2.1 控制方程 | 第14-15页 |
2.2 大涡模拟 | 第15-17页 |
2.3 格子玻尔兹曼算法 | 第17-1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3章 冷却塔排气气流场实验测试与计算验证 | 第20-26页 |
3.1 冷却塔概况及测试设备简介 | 第20页 |
3.2 测试结果 | 第20-22页 |
3.3 冷却塔排气气流场的计算验证及结果对比 | 第22-25页 |
3.3.1 计算流场概况及计算结果分析 | 第22-23页 |
3.3.2 数值模拟与实际测量结果对比 | 第23-2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4章 冷却塔高度对航线的影响研究 | 第26-90页 |
4.1 冷却塔物理模型 | 第26页 |
4.2 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26-28页 |
4.3 典型数据监测点(线)的选取 | 第28页 |
4.4 冷却塔上空气流场计算分析 | 第28-88页 |
4.4.1 夏季110m高冷却塔的气流场分析 | 第28-39页 |
4.4.2 冬季110m高冷却塔的气流场分析 | 第39-49页 |
4.4.3 夏季130m高冷却塔的气流场分析 | 第49-58页 |
4.4.4 冬季130m高冷却塔的气流场分析 | 第58-68页 |
4.4.5 夏季150m高冷却塔的气流场分析 | 第68-78页 |
4.4.6 冬季150m高冷却塔的气流场分析 | 第78-8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第5章 不同高度冷却塔排气对大气能见度影响分析 | 第90-105页 |
5.1 大气能见度概念及影响因素 | 第90-91页 |
5.2 大气能见度的计算方法 | 第91-93页 |
5.2.1 消光系数计算方法 | 第91-93页 |
5.2.2 冬季水雾产生情况下大气能见度的计算 | 第93页 |
5.2.3 烟气卷吸空气量的计算 | 第93页 |
5.3 冷却塔工作参数 | 第93-94页 |
5.4 夏季工况对大气能见度影响的计算 | 第94-98页 |
5.4.1 冷却塔出口处的能见度计算 | 第94-96页 |
5.4.2 不同高度的能见度计算 | 第96-98页 |
5.5 冬季工况考虑雾化时大气能见度的计算 | 第98-103页 |
5.5.1 冷却塔出口处的能见度计算 | 第98-100页 |
5.5.2 不同高度的能见度计算 | 第100-103页 |
5.6 冷却塔排烟造成的大气能见度变化对飞行航线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结论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11-112页 |
致谢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