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企业行政管理论文--人事管理论文

注册监理工程师执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1页
    1.1 引言第8-9页
    1.2 研究背景第9-18页
        1.2.1 国外信用评价指标研究第9-10页
        1.2.2 国内信用评价指标研究第10-17页
        1.2.3 信用评价研究方法的现状第17-18页
    1.3 研究的意义第18-19页
    1.4 研究方法与主要技术路线第19-21页
        1.4.1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4.2 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二章 信用评价指标相关基础概述第21-28页
    2.1 信用评价理论第21-22页
        2.1.1 信用的概念第21页
        2.1.2 信用评价理论第21-22页
    2.2 注册监理工程师执业信用缺失及原因分析第22-24页
        2.2.1 注册监理工程师执业信用缺失第22-23页
        2.2.2 信用缺失原因分析第23-24页
    2.3 注册监理工程师执业信用的本质与特点第24-25页
        2.3.1 注册监理工程师执业信用的本质第24页
        2.3.2 注册监理工程师执业信用的特点第24-25页
    2.4 信用评价研究分析方法第25-28页
        2.4.1 层次分析法第25-26页
        2.4.2 模糊综合评价法第26-28页
第三章 构建注册监理工程师执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第28-47页
    3.1 选取信用评价指标第28-33页
        3.1.1 指标设置原则第28-29页
        3.1.2 信用评价指标的选择第29-31页
        3.1.3 建立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概念模型第31-33页
    3.2 问卷调查过程第33-35页
        3.2.1 调查问卷的设计第33-34页
        3.2.2 调查问卷的内容第34-35页
    3.3 构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第35-46页
        3.3.1 信用评价指标的确定第35-36页
        3.3.2 信用评价指标解释第36-37页
        3.3.3 确定信用评价指标权重第37-46页
    3.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评价指标体系案例分析第47-55页
    4.1 评价注册监理工程师背景第47-49页
    4.2 确定信用评价等级第49-54页
        4.2.1 信用评价等级分类第49页
        4.2.2 计算指标评价分值,确定指标隶属度第49-52页
        4.2.3 计算最终评分值第52-54页
    4.3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5-57页
    5.1 新颖之处与结论第55-56页
    5.2 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附录第60-65页
致谢第65-6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螺旋箍筋-PVC管钢筋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的试验研究
下一篇:面向村民的村庄规划编制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