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因素预判的高速公路可变限速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2-16页 |
第2章 高速公路可变限速控制理论基础 | 第16-30页 |
2.1 可变限速控制介绍 | 第16-21页 |
2.1.1 可变限速的基础理论 | 第16-17页 |
2.1.2 可变限速控制系统组成 | 第17-19页 |
2.1.3 可变限速控制影响因素 | 第19-21页 |
2.2 模糊控制原理 | 第21-24页 |
2.2.1 模糊控制的基本概念 | 第21-22页 |
2.2.2 模糊控制模型的基本结构 | 第22-23页 |
2.2.3 模糊控制模型的设计方法 | 第23-24页 |
2.3 可变限速基准值的确定 | 第24-28页 |
2.3.1 可变限速基准值的确定原则及思路 | 第24-25页 |
2.3.2 可变限速基准值确定方法 | 第25-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3章 高速公路可变限速的多元因素动态预判模型 | 第30-47页 |
3.1 多元因素预判模型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 第30-33页 |
3.1.1 交通因素 | 第30-31页 |
3.1.2 天气因素 | 第31-33页 |
3.1.3 道路因素 | 第33页 |
3.2 多元因素预判模型设计 | 第33-35页 |
3.3 多元预判模型的建立及仿真 | 第35-44页 |
3.3.1 行车环境指标子模型 | 第35-38页 |
3.3.2 交通环境指标子模型 | 第38-41页 |
3.3.3 综合环境指标子模型 | 第41-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7页 |
第4章 高速公路可变限速的多元因素动态控制模型 | 第47-57页 |
4.1 动态控制模型中的静态限速模型 | 第47-51页 |
4.1.1 平面线形的影响 | 第48-49页 |
4.1.2 纵断面线形的影响 | 第49-51页 |
4.2 动态控制模型中的动态限速模型 | 第51-56页 |
4.2.1 交通量与交通组成的影响 | 第51-53页 |
4.2.2 能见度与路面摩擦系数的影响 | 第53-54页 |
4.2.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限速值确定 | 第54-5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传统方法算例实现与智能算法模型仿真 | 第57-67页 |
5.1 传统限速方法的算例实现 | 第57-60页 |
5.2 智能算法的模型仿真 | 第60-64页 |
5.2.1 仿真工具 | 第60页 |
5.2.2 仿真设计 | 第60-64页 |
5.3 传统与智能限速结果对比分析 | 第64-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论文研究主要工作 | 第67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