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绪论第7-11页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第7-8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0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0页
    四、研究的创新点第10-11页
第一章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第11-18页
    第一节“为政以德”的政治基础第11-13页
        一、轻刑重德第11-12页
        二、“其身正,不令而行”第12-13页
        三、“节用爱民”第13页
    第二节“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论基础第13-15页
        一、人性与道德教育第14页
        二、“性相近”人的共同本性第14-15页
        三、“习相远”道德实践的作用第15页
    第三节“中庸”的方法论基础第15-17页
        一、“中庸”的范畴及含义第15-16页
        二、“中庸”德育实践指导方针第16-17页
    本章小结第17-18页
第二章 孔子道德教育的目的和内容第18-29页
    第一节 孔子道德教育的人格目标第18-21页
        一、以君子人格为追求的现实目标第18-20页
        二、以圣人人格为理想的终极目标第20-21页
    第二节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内容第21-28页
        一、“仁”的教育第21-23页
        二、“礼”的教育第23-26页
        三、“孝悌”的教育第26-27页
        四、“忠恕”的教育第27-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孔子道德教育方法与途径第29-36页
    第一节 孔子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第29-32页
        一、有教无类法第29-30页
        二、因材施教法第30-31页
        三、身教示范法第31页
        四、启发诱导法第31页
        五、下学而上达法第31-32页
    第二节 孔子道德教育的途径第32-35页
        一、“为仁由己”主观努力第32-33页
        二、“自省自讼”改过迁善第33-34页
        三、“能近取譬”就近学习第34-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孔子道德教育对当代教育的启示第36-52页
    第一节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启示第36-43页
        一、道德教育目标启示第36-39页
        二、道德教育内容启示第39-41页
        三、道德教育方法启示第41-43页
    第二节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现实意义第43-47页
        一、孔子道德教育思想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第43-45页
        二、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现实意义与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第45-47页
    第三节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对于当代教育的价值第47-51页
        一、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在当代的实际运用第47-49页
        二、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反思第49-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致谢第55-5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汽车零部件管控系统的工作流立项模板设计
下一篇:一类具非线性记忆的非线性阻尼波方程全局吸引子的存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