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器声品质室内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汽车控制声压级的研究 | 第10-11页 |
1.3 声品质评价方法研究 | 第11-12页 |
1.3.1 国外声品质评价方法研究 | 第11页 |
1.3.2 国内声品质评价方法研究 | 第11-12页 |
1.4 国内外车内声品质的研究 | 第12-13页 |
1.4.1 国外车内声品质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4.2 国内车内声品质的研究进展 | 第13页 |
1.5 汽车零部件的声品质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6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2 听觉系统特性与声品质主客观评价 | 第17-29页 |
2.1 概述 | 第17页 |
2.2 人耳听觉系统 | 第17-19页 |
2.3 人耳听觉特性 | 第19-23页 |
2.3.1 人耳的听觉感知 | 第20页 |
2.3.2 掩蔽效应 | 第20-21页 |
2.3.3 临界频带和Bark尺度 | 第21-23页 |
2.4 声品质心理声学客观参数评价 | 第23-26页 |
2.4.1 响度 | 第23页 |
2.4.2 时变响度 | 第23-24页 |
2.4.3 尖锐度与音调度 | 第24-25页 |
2.4.4 粗糙度与抖动度 | 第25-26页 |
2.5 声品质主观评价 | 第26-28页 |
2.5.1 主观评价实验流程 | 第26页 |
2.5.2 主观评价方法 | 第26-2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变速器噪声及其测试分析 | 第29-41页 |
3.1 变速器噪声的产生、类型及传递路径 | 第29-31页 |
3.1.1 变速器噪声的产生和类型 | 第29-30页 |
3.1.2 变速器噪声的传递路径 | 第30-31页 |
3.2 变速器噪声试验 | 第31-34页 |
3.2.1 试验设备和仪器组成 | 第31-33页 |
3.2.2 试验方法和传感器布置 | 第33-34页 |
3.3 试验数据分析 | 第34-38页 |
3.3.1 变速器噪声整体评价 | 第34-37页 |
3.3.1.1 重复性检验 | 第34-36页 |
3.3.1.2 频谱分析 | 第36-37页 |
3.3.2 阶次分析 | 第37-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41页 |
4 变速器声品质主观评价实验及评价量表确定 | 第41-47页 |
4.1 变速器声品质主观评价试验 | 第41-44页 |
4.1.1 数据预处理 | 第41页 |
4.1.2 主观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41-42页 |
4.1.3 听音环境和评价主体的选择 | 第42页 |
4.1.4 主观评价试验 | 第42-44页 |
4.2 变速器声品质主观评价量表确定 | 第44-46页 |
4.2.1 量表选取和统计分析 | 第44-45页 |
4.2.2 评价量表的确定 | 第45-4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5 变速器声品质的主观评价客观量化模型 | 第47-61页 |
5.1 声品质主观评价结果及数据处理 | 第47-50页 |
5.1.1 主观评价试验结果 | 第47-48页 |
5.1.2 数据的筛选 | 第48-49页 |
5.1.3 聚类分析法数据处理 | 第49-50页 |
5.2 心理声学客观参数的计算 | 第50-53页 |
5.3 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 | 第53-58页 |
5.3.1 主观评价结果与客观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 第53-55页 |
5.3.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55-5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8-61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6.1 论文的工作总结 | 第61-62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