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湲交响音诗《土楼回响》和声技法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目录 | 第4-6页 |
| 引言 | 第6-7页 |
| 1 刘湲与交响音诗《土楼回响》 | 第7-14页 |
| ·作曲家刘湲 | 第7-8页 |
| ·交响音诗《土楼回响》 | 第8-14页 |
| ·作品背景 | 第8页 |
| ·作品概述 | 第8-14页 |
| ·第一乐章《劳动号子》 | 第9-10页 |
| ·第二乐章《海上之舟》 | 第10-11页 |
| ·第三乐章《土楼夜语》 | 第11-12页 |
| ·第四乐章《硕斧开天》 | 第12-13页 |
| ·第五乐章《客家之歌》 | 第13-14页 |
| 2 纵向和弦结构 | 第14-24页 |
| ·三度结构叠置 | 第14-16页 |
| ·非三度结构叠置 | 第16-20页 |
| ·四度结构 | 第16-18页 |
| ·五度结构和弦 | 第18-20页 |
| ·三全音结构 | 第20-22页 |
| ·复合结构 | 第22页 |
| ·二度结构和弦 | 第22-24页 |
| 3 横向和声逻辑 | 第24-33页 |
| ·半音化和声 | 第24-25页 |
| ·模进进行 | 第25-26页 |
| ·多样化的低音声部进行 | 第26-28页 |
| ·音型化低音 | 第26-27页 |
| ·和声性低音 | 第27页 |
| ·旋律化低音 | 第27-28页 |
| ·线形和声 | 第28-30页 |
| ·多样化终止 | 第30-33页 |
| ·以横代纵的旋律化终止 | 第30页 |
| ·四五度结构并带附加音的终止主和弦 | 第30-31页 |
| ·终止式的灵活运用 | 第31-33页 |
| 4 和声音型、和声节奏、调式调性 | 第33-46页 |
| ·和声音型 | 第33-36页 |
| ·音层形态 | 第33页 |
| ·音型化形态 | 第33-35页 |
| ·多层复合形态 | 第35-36页 |
| ·和声节奏 | 第36-37页 |
| ·调式调性 | 第37-41页 |
| ·调性布局 | 第38页 |
| ·调式调性的叠置与综合 | 第38-40页 |
| ·异调配置 | 第40-41页 |
| ·全息技术的运用 | 第41-46页 |
| ·全息技术 | 第41-42页 |
| ·作品中的全息技术 | 第42-46页 |
| ·对和弦结构的控制 | 第42-44页 |
| ·对调性的控制 | 第44-45页 |
| ·对主题的控制 | 第45-46页 |
| 5 和声的功能与色彩 | 第46-49页 |
| ·和声的功能性 | 第46页 |
| ·和声的色彩 | 第46-49页 |
| 结语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