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语民俗词语研究--以横县宿龙壮语为例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9-19页 |
第1节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第2节 壮语民俗词语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第3节 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3.1 语言学理论 | 第13-14页 |
3.2 民俗语言学理论 | 第14-15页 |
第4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4.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5节 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 第16-19页 |
5.1 横县宿龙的自然环境 | 第16页 |
5.2 宿龙壮语的归属 | 第16-17页 |
5.3 民俗词语界定 | 第17-18页 |
5.4 本文语料来源 | 第18-19页 |
第1章 社会民俗词语分析 | 第19-33页 |
第1节 生育民俗词语 | 第19-22页 |
1.1 生育民俗词语表 | 第19页 |
1.2 生育民俗词语分析 | 第19-22页 |
第2节 婚姻民俗词语 | 第22-25页 |
2.1 婚姻民俗词语表 | 第22页 |
2.2 婚姻民俗词语分析 | 第22-25页 |
第3节 丧葬民俗词语 | 第25-28页 |
3.1 丧葬民俗词语表 | 第25-26页 |
3.2 丧葬民俗词语分析 | 第26-28页 |
第4节 岁时民俗词语 | 第28-33页 |
4.1 岁时民俗词语表 | 第28页 |
4.2 岁时民俗词语分析 | 第28-33页 |
第2章 物质民俗词语分析 | 第33-49页 |
第1节 饮食民俗词语 | 第33-37页 |
1.1 饮食民俗词语表 | 第33-34页 |
1.2 饮食民俗词语分析 | 第34-37页 |
第2节 服饰民俗词语 | 第37-40页 |
2.1 服饰民俗词语表 | 第37-38页 |
2.2 服饰民俗词语分析 | 第38-40页 |
第3节 居住民俗词语 | 第40-43页 |
3.1 居住民俗词语表 | 第40-41页 |
3.2 居住民俗词语分析 | 第41-43页 |
第4节 农业生产民俗词语 | 第43-49页 |
4.1 农业生产民俗词语表 | 第43-44页 |
4.2 农业生产民俗词语分析 | 第44-49页 |
第3章 精神民俗词语分析 | 第49-56页 |
第1节 巫术、法事民俗词语 | 第49-53页 |
1.1 巫术、法事民俗词语表 | 第49-50页 |
1.2 巫术、法事民俗词语分析 | 第50-53页 |
第2节 精神信仰民俗词语 | 第53-56页 |
2.1 精神信仰民俗词语表 | 第53页 |
2.2 精神信仰民俗词语分析 | 第53-56页 |
第4章 语言民俗词语分析 | 第56-60页 |
第1节 民间警句 | 第56-57页 |
第2节 民间谚语 | 第57-58页 |
第3节 民间歇后语 | 第58-60页 |
第5章 宿龙壮语民俗词语的语言特点和文化特点 | 第60-69页 |
第1节 宿龙壮语民俗词语的语言特点 | 第60-64页 |
1.1“讲壮”的语音特点 | 第60页 |
1.2 语序特点 | 第60-61页 |
1.3 词义特点 | 第61-62页 |
1.4 造词法 | 第62-64页 |
第2节 宿龙壮语民俗词语的文化特点 | 第64-69页 |
2.1 反映壮族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 | 第64-65页 |
2.2 反映壮族人的仪礼道德 | 第65-66页 |
2.3 反映壮族的精神文化和娱乐活动 | 第66-67页 |
2.4 反映壮族的禁忌习俗 | 第67-69页 |
第6章 结语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附录 横县宿龙壮语声韵调 | 第72-74页 |
后记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