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文学史意识及其培养策略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8-20页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10页
    二、研究现状第10-15页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5-19页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不足之处第19-20页
第一章 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培养文学史意识的依据第20-34页
    第一节 文学史意识的历史源流、现实应用与分类第20-23页
        一、文学史意识的历史源流第20-21页
        二、文学史意识的现实应用第21-22页
        三、文学史意识的三种类别第22-23页
    第二节 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培养文学史意识的理论依据第23-29页
        一、来自发展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的依据第23-25页
        二、来自语文学科发展史的依据第25-29页
    第三节 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培养文学史意识的现实依据第29-34页
        一、教师普遍缺乏自觉的文学史意识第29-30页
        二、古诗文教学琐碎化,以考试解题为目标第30-32页
        三、学生在古诗文学习中缺乏贯通能力和学习兴趣第32-34页
第二章 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培养文学史意识的必要性和意义第34-42页
    第一节 高中古诗文教学视域下的文学史意识第34-35页
    第二节 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培养文学史意识的必要性第35-38页
        一、学习的高效性第35-36页
        二、系统的整合性第36-37页
        三、知识的吸收迁移性第37-38页
    第二节 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培养文学史意识的意义第38-42页
        一、对于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的意义第38-40页
        二、对于增强学生古诗文学习兴趣的意义第40-42页
第三章 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培养文学史意识的前提和内容第42-51页
    第一节 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培养文学史意识的前提与核心内容第42-45页
        一、文学史意识培养的一个前提第42-43页
        二、文学史意识培养的两个核心内容第43-45页
    第二节 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培养文学史意识的具体内容第45-51页
        一、比较意识第45-46页
        二、承变意识第46-47页
        三、还原意识第47-49页
        四、主题意识第49-51页
第四章 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培养文学史意识的视角与策略第51-83页
    第一节 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培养文学史意识的微观视角第51-67页
        一、以作品为核心第52-56页
        二、以作者为核心第56-60页
        三、以主题为核心第60-67页
    第二节 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培养文学史意识的宏观策略第67-79页
        一、课内:强化教材资源利用与整合,优化知识结构第67-73页
        二、课外:重视校本课程开发,开辟文学史意识培养新平台第73-76页
        三、校外:加强自主阅读第76-79页
    第三节 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培养文学史意识的教师策略第79-83页
        一、本体性知识的充实第79-80页
        二、教育观念的革新第80-83页
结语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比较视域下的冀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适用性研究
下一篇:高中生数学解题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