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序言 | 第8-11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8-9页 |
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1页 |
1.2.1 选题的目的 | 第9页 |
1.2.2 选题意义 | 第9-11页 |
第二章 概念图的研究综述 | 第11-22页 |
2.1 概念图简介 | 第11-16页 |
2.1.1 概念图的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2.1.2 概念图结构类型 | 第12-13页 |
2.1.3 概念图试题类型 | 第13页 |
2.1.4 概念图评估体系 | 第13-16页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2.3 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3.1 有意义学习理论 | 第18-19页 |
2.3.2 图式理论 | 第19页 |
2.3.3 结构主义理论 | 第19-20页 |
2.3.4 双重编码理论 | 第20页 |
2.3.5 加工深度理论 | 第20-22页 |
第三章 高中物理概念图分析研究设计 | 第22-26页 |
3.1 研究对象与研究思路 | 第22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3.3 研究假设 | 第22-23页 |
3.4 实验材料 | 第23-26页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6-43页 |
4.1 问卷调查整理与分析 | 第26-29页 |
4.2 学生构图数据结果与分析 | 第29-35页 |
4.2.1 基本要素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30页 |
4.2.2 男女生构图差异分析 | 第30-32页 |
4.2.3 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构图差异分析 | 第32-33页 |
4.2.4 学生概念构图的质的分析 | 第33-35页 |
4.3 个案概念构图分析 | 第35-43页 |
4.3.1 初高中阶段同一知识点概念构图对比 | 第35-36页 |
4.3.2 复习前后三位学生概念构图的结果对比与分析 | 第36-4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3-48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3-47页 |
5.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47-48页 |
附录 | 第48-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