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8-11页
    (一) 问题研究的缘起第8页
    (二) 研究现状的述评第8页
    (三) 研究内容第8-9页
    (四) 主要创新第9页
    (五) 主要研究方法第9-11页
一、诵读概述第11-16页
    (一) 诵读溯源第11-12页
        1. 古代诵读法的诞生和发展第11页
        2. 近现代诵读法的发展第11-12页
    (二) 诵读和朗读的辨义第12页
        1. 诵读第12页
        2. 朗读第12页
    (三) 诵读的内涵第12-13页
        1. 诵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第13页
        2. 诵读的本质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第13页
    (四) 诵读的特点第13-14页
        1. 有声化第13页
        2. 再创性第13-14页
        3. 内隐性第14页
    (五) 采用诵读教学的现实意义第14-16页
二、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第16-22页
    (一) 初中生语文诵读学习现状的调查第16-20页
    (二) 语文教师诵读教学现状的访谈调查第20-21页
    (三) 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第21-22页
三、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的策略第22-39页
    (一) 诵读训练的技巧第22-29页
        1. 发音第22页
        2. 正音第22页
        3. 共鸣第22-23页
        4. 呼吸第23页
        5. 停连第23页
        6. 重音第23-24页
        7. 节奏第24-27页
        8. 语气第27页
        9. 模仿第27-29页
    (二) 诵读作品的体味第29-36页
        1. 了解时代文化背景理解话语第30页
        2. 联系创作主体深入分析话语第30-33页
        3. 揣摩语气语用义把握情感态度第33-34页
        4. 关注突现语用义确定话语情感重点第34-35页
        5. 分辨色彩语用义把握情感色彩第35-36页
    (三) 诵读体态语的设计和表现第36-37页
        1. 语言体态语的设计第36页
        2. 语言体态语的表现第36-37页
    (四) 诵读的语音表达第37-39页
        1. 正确的语音表达第37页
        2. 流利的语音表达第37页
        3. 合适的语音表达第37-38页
        4. 有感情的语音表达第38-39页
四、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的实现途径第39-42页
    (一) 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第39-41页
        1. 读与想结合第39页
        2. 读与思结合第39-40页
        3. 读与品结合第40-41页
        4. 读与写结合第41页
    (二) 丰富诵读形式,开展诵读活动第41-42页
五、诵读教学实践研究及课例第42-47页
    (一) 课堂诵读教学的计划第42页
    (二) 课外诵读教学计划第42-43页
    (三) 诵读获得成绩第43页
    (四) 学生成绩对比第43-44页
    (五) 诵读教学课例与分析第44-46页
    (六) 研究诵读教学的反思第46-47页
结论第47-48页
注释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附录第52-55页
    (一) 初中生语文诵读学习现状的调查表第52-53页
    (二) 语文教师诵读教学现状的访谈调查第53-55页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与电流变理论相关的方程解的性质研究
下一篇:福建省高校舞龙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