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心理学论文--教育心理诊断与教育心理辅导论文

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干预研究--以都江堰市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8-19页
    1.1 问题提出第8-9页
    1.2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2.1 研究目的第9页
        1.2.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3 性心理健康研究综述第10-12页
        1.3.1 相关概念界定第10页
        1.3.2 国内外性心理研究的发展概述第10-11页
        1.3.3 性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第11-12页
    1.4 青春期性心理健康研究综述第12-14页
        1.4.1 青春期性心理健康的理论基础第12-13页
        1.4.2 青春期性心理健康的特点第13页
        1.4.3 青春期性心理健康的研究方法和测量量表第13-14页
    1.5 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综述第14-19页
        1.5.1 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目的、原则、内容、实施途径第14页
        1.5.2 国外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综述第14-16页
        1.5.3 国内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综述第16-19页
2 研究方法第19-23页
    2.1 研究假设第19页
    2.2 研究对象第19-20页
        2.2.1 现状调查对象第19页
        2.2.2 实验研究对象第19-20页
    2.3 研究工具第20-22页
        2.3.1 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问卷第20页
        2.3.2 参与式性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方案第20-22页
    2.4 实验设计第22页
    2.5 研究过程第22页
    2.6 数据处理第22-23页
3 现状调查结果第23-26页
    3.1 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第23页
    3.2 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分析第23-26页
        3.2.1 不同性别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第23-24页
        3.2.2 不同年级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第24-25页
        3.2.3 不同成长环境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第25-26页
4 参与式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第26-39页
    4.1 参与式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第26-28页
        4.1.1 概念界定第26页
        4.1.2 参与式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第26-27页
        4.1.3 参与式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第27页
        4.1.4 参与式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常用方法第27-28页
    4.2 参与式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过程第28-30页
    4.3 参与式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案例第30-35页
        4.3.1 参与式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详细设计方案第30-34页
        4.3.2 参与式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第34-35页
    4.4 参与式性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结果第35-39页
        4.4.1 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比较第35-36页
        4.4.2 对照班前后测比较第36-37页
        4.4.3 实验班前后测比较第37页
        4.4.4 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比较第37-39页
5 讨论第39-42页
    5.1 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第39页
    5.2 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分析讨论第39-40页
        5.2.1 性认知分问卷差异分析讨论第39页
        5.2.2 性价值观分问卷差异分析讨论第39-40页
        5.2.3 性适应分问卷差异分析讨论第40页
    5.3 初中生参与式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第40-42页
6 结论与反思第42-43页
    6.1 结论第42页
    6.2 反思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附录第45-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感戴与大学生捐赠意愿的关系:网络社会支持和移情的中介作用
下一篇:成都市温江区中学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现状及其压力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