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研究内容、方法及路径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路径 | 第16-17页 |
2 高新区与产业集群相关理论综述 | 第17-23页 |
·高新区概述 | 第17-18页 |
·高新区概念 | 第17页 |
·高新区的产生与发展溯源 | 第17-18页 |
·产业集群概念 | 第18-19页 |
·高新区与产业集群的相互作用 | 第19-20页 |
·高新区是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 | 第19页 |
·产业集群是高新区发展的重要途径 | 第19-20页 |
·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的概念 | 第20页 |
·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相关理论 | 第20-22页 |
·外部经济理论 | 第20-21页 |
·集聚经济理论 | 第21页 |
·竞争优势理论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高新区竞争力现状与问题分析—以西安高新区为例 | 第23-33页 |
·西安高新区简介 | 第23-24页 |
·西安高新区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 第24页 |
·西安高新区产业集群基本形成 | 第24-26页 |
·生物医药集群 | 第25页 |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 第25-26页 |
·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 | 第26页 |
·先进制造产业集群 | 第26页 |
·西安高新区总体经济发展状况 | 第26-28页 |
·工业增加值逐年增长 | 第26-27页 |
·上缴税额和净利润不断提高 | 第27页 |
·年末从业人数不断增加 | 第27-28页 |
·西安高新区竞争力存在问题分析 | 第28-32页 |
·整体发展规模相对偏小,基础配套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 第28-29页 |
·西安高新区内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程度较低 | 第29页 |
·产业集中度不高,产业链缺乏完整性 | 第29-30页 |
·尚未形成中介服务网络 | 第30页 |
·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低 | 第30-31页 |
·尚未形成完善的投、融资机制 | 第31-32页 |
·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 第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4 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33-46页 |
·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识别 | 第33-36页 |
·基础支撑力 | 第33-34页 |
·产业集群竞争力 | 第34-36页 |
·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36-42页 |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 | 第36-37页 |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37页 |
·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37-39页 |
·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39-42页 |
·基于产业集群高新区竞争力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42-45页 |
·评价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 第42-44页 |
·层次分析法应用步骤介绍 | 第44-45页 |
·模糊综合评价应用步骤介绍 | 第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5 西安高新区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 | 第46-60页 |
·基于产业集群的西安高新区竞争力模糊综合评价 | 第46-55页 |
·AHP确定指标权重 | 第46-51页 |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评价 | 第51-55页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55-59页 |
·影响因素重要性分类 | 第55-56页 |
·重要影响因素得分分类与分析 | 第56-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6 提升高新区竞争力的对策及建议 | 第60-69页 |
·完善基础配套设施 | 第60页 |
·进一步保护知识产权 | 第60-61页 |
·提升高新区产业集中度 | 第61-62页 |
·提高孵化密度 | 第61页 |
·建立完善的投、融资体系 | 第61-62页 |
·完善产业体系,促进产业链协同 | 第62-63页 |
·细化集群内产业分工 | 第62页 |
·加强集群内产业的协同程度 | 第62页 |
·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 | 第62-63页 |
·提升集群创新能力 | 第63-65页 |
·实行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政策 | 第63页 |
·引进高素质的科技型人才 | 第63-64页 |
·建立高新区科技创新体系 | 第64-65页 |
·设立高新区政府科技补贴 | 第65页 |
·提升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 第65-68页 |
·做好国内外资本引进工作 | 第66页 |
·加强培训基地建设,不断培育高素质人才 | 第66-67页 |
·加强与高校合作,为园区提供稳定的人才资源 | 第67页 |
·提升人居环境舒适度和员工生活保障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69页 |
·展望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附录I | 第76-78页 |
附录II | 第78-81页 |
附录III | 第81-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