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HSK词汇大纲汉语名词的概念隐喻分析与应用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回顾和隐喻应用研究总结 | 第11-13页 |
|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回顾 | 第11-12页 |
| ·隐喻理论应用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研究范围和语料来源 | 第13-14页 |
| ·研究步骤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理论框架 | 第15-31页 |
| (一) 概念隐喻 | 第15-22页 |
| ·概念隐喻理论概说 | 第15-16页 |
| ·概念隐喻的识别 | 第16-19页 |
| ·语义冲突 | 第16-17页 |
| ·词语映射 | 第17-18页 |
| ·词语间的相似性 | 第18-19页 |
| ·概念隐喻的类型 | 第19-22页 |
| (二)习得理论 | 第22-31页 |
| ·习得理论概说 | 第22-25页 |
| ·习得的定义 | 第23页 |
| ·词汇习得的有关理论 | 第23-25页 |
| ·习得理论模型 | 第25页 |
| ·认知语言学的习得观 | 第25-31页 |
| ·概念习得 | 第26-28页 |
| ·理据习得 | 第28-29页 |
| ·洞察习得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新HSK词纲中名词的概念隐喻分析 | 第31-57页 |
| ·新HSK大纲中的名词统计 | 第31页 |
| ·图表说明 | 第31-33页 |
| ·建类依据 | 第32-33页 |
| ·选词依据 | 第33页 |
| ·生物类名词分析 | 第33-48页 |
| ·马 | 第34-37页 |
| ·老虎 | 第37-40页 |
| ·狗 | 第40-42页 |
| ·狼 | 第42-43页 |
| ·老鼠 | 第43-44页 |
| ·鸟 | 第44-45页 |
| ·蛇 | 第45-46页 |
| ·其他生物类词 | 第46-48页 |
| ·生物类名词的语义异同 | 第48页 |
| ·动宾类词汇分析 | 第48-52页 |
| ·“打+N”的分析 | 第48-51页 |
| ·“出+N”的分析 | 第51-52页 |
| ·身体类名词分析 | 第52-54页 |
| ·小结 | 第54-57页 |
| 第四章 概念隐喻理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 第57-63页 |
|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词汇教学的目标 | 第57-58页 |
|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词汇教学的原则 | 第58-59页 |
| ·概念隐喻理论在具体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 第59-61页 |
| ·多义词的教学 | 第59-61页 |
| ·成语教学 | 第61页 |
|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词汇教学的局限与难点 | 第61-63页 |
|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词汇教学的局限 | 第61-62页 |
|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词汇教学的难点 | 第62-63页 |
| 第五章 结语 | 第63-65页 |
| ·本文的成果 | 第63页 |
| ·本文的不足 | 第63-64页 |
| ·今后的展望 | 第64-65页 |
| 注释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 附录 | 第71-7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附件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