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马铃薯的概述 | 第10页 |
·马铃薯的休眠 | 第10-11页 |
·马铃薯的贮藏 | 第11-14页 |
·马铃薯的贮藏方法 | 第11页 |
·马铃薯最适贮藏条件 | 第11-12页 |
·国外马铃薯贮藏现状 | 第12页 |
·国内马铃薯贮藏现状 | 第12-13页 |
·马铃薯病害 | 第13-14页 |
·气调贮藏的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气调贮藏的定义、分类及作用 | 第14-15页 |
·气调贮藏的优点 | 第15-16页 |
·气调贮藏的方法 | 第16页 |
·国外气调贮藏的发展现状 | 第16-17页 |
·国内气调贮藏的发展现状 | 第17页 |
·马铃薯气调贮藏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马铃薯贮藏过程主要营养品质指标的变化 | 第18-19页 |
·淀粉含量变化 | 第18页 |
·还原糖含量变化 | 第18-19页 |
·干物质含量变化 | 第19页 |
·维生素C含量变化 | 第19页 |
·可溶蛋白含量变化 | 第19页 |
·马铃薯贮藏过程主要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 第19-21页 |
·呼吸强度的变化 | 第19-20页 |
·总酚含量的变化 | 第20页 |
·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 第20-21页 |
·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 第21页 |
·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 第21页 |
·淀粉磷酸化酶活性的变化 | 第21页 |
·本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1-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研究意义 | 第21-23页 |
第二章 CO_2对马铃薯块茎外观的影响 | 第23-32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23-24页 |
·材料 | 第23页 |
·仪器 | 第23-24页 |
·试验方法 | 第24-25页 |
·处理方法 | 第24页 |
·马铃薯薯皮测定方法 | 第24页 |
·数据处理 | 第24-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30页 |
·不同浓度CO_2对马铃薯外观的影响 | 第25-29页 |
·不同CO_2浓度处理对克新6号薯皮颜色的影响 | 第29-30页 |
·不同CO_2浓度处理对新大坪薯皮颜色的影响 | 第30页 |
·讨论 | 第30-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CO_2对马铃薯块茎营养品质指标的影响 | 第32-48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32页 |
·材料 | 第32页 |
·试剂 | 第32页 |
·仪器 | 第32页 |
·试验方法 | 第32-37页 |
·处理方法 | 第32-33页 |
·淀粉含量的测定 | 第33-34页 |
·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 第34-35页 |
·干物质含量的测定 | 第35页 |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 第35-36页 |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36-37页 |
·数据处理 | 第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6页 |
·不同浓度CO_2处理对马铃薯淀粉含量的影响 | 第37-39页 |
·不同浓度CO_2处理对马铃薯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 第39-41页 |
·不同浓度CO_2处理对马铃薯干物质含量的影响 | 第41-43页 |
·不同浓度CO_2处理对马铃薯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不同浓度CO_2处理对马铃薯可溶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第44-46页 |
·讨论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CO_2对马铃薯块茎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48-67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48-49页 |
·材料 | 第48页 |
·试剂 | 第48页 |
·仪器 | 第48-49页 |
·试验方法 | 第49-53页 |
·处理方法 | 第49页 |
·呼吸速率的测定 | 第49页 |
·总酚含量的测定 | 第49-50页 |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 第50页 |
·多酚氧酶(PPO)的活性测定 | 第50-51页 |
·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测定 | 第51页 |
·淀粉酶的活性测定 | 第51-52页 |
·淀粉磷酸化酶(SP)活性测定 | 第52-53页 |
·数据处理 | 第5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3-64页 |
·不同浓度CO_2处理对马铃薯呼吸速率的影响 | 第53-55页 |
·不同浓度CO_2处理对马铃薯总酚含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不同浓度CO_2处理对马铃薯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56-58页 |
·不同浓度CO_2处理对马铃薯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 | 第58-59页 |
·不同浓度CO_2处理对马铃薯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 第59-61页 |
·不同浓度CO_2处理对马铃薯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 第61-62页 |
·不同浓度CO_2处理对马铃薯淀粉磷酸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62-64页 |
·讨论 | 第64-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