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概述 | 第12-14页 |
|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4-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中职班级管理中实施人文关怀的基本解读和理论基础 | 第16-26页 |
| ·基本概念 | 第16-19页 |
| ·人文关怀 | 第16页 |
| ·人文精神 | 第16-17页 |
| ·中职班级管理 | 第17页 |
| ·中职班级管理中人文关怀的内涵 | 第17-18页 |
| ·中职班级管理中实施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 第18-19页 |
| ·中职班级管理中人文关怀的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 ·老子的“道家”理论 | 第19-20页 |
| ·孔子的“儒家”人文理论 | 第20-21页 |
| ·夸美纽斯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 第21-22页 |
| ·中职班级管理中人文关怀的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 ·生活适应关怀 | 第22页 |
| ·专业学习关怀 | 第22-23页 |
| ·道德品行关怀 | 第23页 |
| ·心理健康关怀 | 第23页 |
| ·中职班级管理中实施人文关怀的基本原则 | 第23-26页 |
| ·以人为本原则 | 第24页 |
| ·实践性原则 | 第24页 |
| ·表率性原则 | 第24-25页 |
| ·激励性原则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中职班级管理中的人文关怀现状及分析 | 第26-35页 |
| ·问卷的编制、发放和收集 | 第26-27页 |
| ·问卷的编制 | 第26-27页 |
| ·问卷的发放和收集 | 第27页 |
|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群体特点 | 第27-28页 |
| ·学习目标不明确、基础较差、综合素质较低 | 第27页 |
| ·思想活跃,情绪不稳定,缺乏自我控制 | 第27-28页 |
| ·处于叛逆意识凸显的年龄段,逆反心理严重 | 第28页 |
| ·强烈的自尊心和严重的自卑感矛盾交织在一起 | 第28页 |
| ·中职学生大部分出生于农村家庭 | 第28页 |
| ·中职班级管理中人文关怀的现状 | 第28-30页 |
| ·学生对学校管理的认同现状 | 第29页 |
| ·学生对班级管理者的满意认可度 | 第29页 |
| ·学生对自己需求的关注度 | 第29-30页 |
| ·中职班级管理中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 | 第30-33页 |
| ·学校管理规章和制度缺少人文关怀因素 | 第30-31页 |
| ·忽略了“以学生为本” | 第31-32页 |
| ·学校教育目标和学生自我价值相脱节 | 第32-33页 |
| ·中职班级管理中人文关怀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33-35页 |
| ·学校教育与学生发展相背离 | 第33页 |
| ·学校办学条件落后,经费不足 | 第33-34页 |
| ·管理者素质发展不全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强化中职班级管理中人文关怀的对策和建议 | 第35-38页 |
| ·完善学校的设施建设和制度建设 | 第35页 |
| ·转变班级管理目标 | 第35-36页 |
| ·转变班级管理观念 | 第36-37页 |
| ·转变管理者的角色 | 第37-38页 |
| 第五章 总结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 附录 | 第41-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
| 作者简历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