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竞优特征群识别的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商绩效评析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选题意义 | 第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第15-29页 |
·绩效评价相关理论 | 第15-19页 |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5-17页 |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 第17-19页 |
·人力资源外包研究综述 | 第19-27页 |
·人力资源外包的涵义 | 第19-20页 |
·人力资源外包的动因分析 | 第20-21页 |
·人力资源外包绩效评价指标 | 第21-25页 |
·人力资源外包绩效评价方法 | 第25-27页 |
·现有研究述评 | 第27-29页 |
第3章 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9-44页 |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第29页 |
·绩效评价框架的构建 | 第29-33页 |
·绩效因素的筛选 | 第30-32页 |
·绩效指标调查问卷的形成 | 第32-33页 |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3-39页 |
·样本描述 | 第33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3-35页 |
·因子分析 | 第35-37页 |
·信度检验 | 第37-39页 |
·效度检验 | 第39页 |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形成 | 第39-44页 |
·经济绩效 | 第40-41页 |
·社会绩效 | 第41页 |
·客户价值绩效 | 第41-42页 |
·内部管理绩效 | 第42-44页 |
第4章 竞优特征群识别方法的选择 | 第44-49页 |
·竞优特征群识别方法的指导思想 | 第44页 |
·竞优特征群识别方法的内涵 | 第44-45页 |
·竞优特征群识别的意义 | 第45页 |
·多层结构指标体系下竞优特征群识别模型 | 第45-47页 |
·行为主体行为特征识别模型 | 第45-46页 |
·行为主体竞优特征的提取 | 第46-47页 |
·多层行为主体竞优水平评价模型 | 第47页 |
·本文选择群识别方法的可行性 | 第47-49页 |
第5章 应用研究 | 第49-84页 |
·测量数据的收集及样本状况 | 第49-50页 |
·F公司简介 | 第49页 |
·样本状况 | 第49-50页 |
·竞优特征识别结果及分析 | 第50-58页 |
·顶层指标竞优特征识别结果及分析 | 第50页 |
·中层指标竞优特征识别结果及分析 | 第50-52页 |
·基层指标竞优特征识别结果及分析 | 第52-58页 |
·总体水平评价 | 第58-64页 |
·顶层指标的总体水平评价 | 第58-59页 |
·中层指标的总体水平评价 | 第59-60页 |
·基层指标的总体水平评价 | 第60-64页 |
·对策与建议 | 第64-82页 |
·提升经济效益 | 第64-66页 |
·提升社会效益 | 第66-68页 |
·提升客户价值绩效 | 第68-74页 |
·提升内部管理绩效 | 第74-82页 |
·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市场的完善 | 第82-8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4-85页 |
·结论 | 第84页 |
·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附录 | 第89-99页 |
附录1 专家调查表 | 第89-92页 |
附录2 正式调查问卷 | 第92-95页 |
附录3 F公司绩效评价调查问卷 | 第95-98页 |
附录4 中间层指标竞优特征评价值 | 第9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