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经济理论和方法论文

区分积极、消极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基于双因素理论的视角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8页
第一章 引言第8-17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8-9页
 第二节 研究意义第9-11页
  一、 现实意义第9-10页
  二、 理论意义第10-11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1-15页
  一、 研究思路第11-12页
  二、 研究方法第12-13页
  三、 技术路线第13-15页
 第四节 主要创新和贡献第15-16页
 第五节 全文结构安排第16-17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7-31页
 第一节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第17-24页
  一、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及内涵第17-19页
  二、 国外学者两种对立的企业社会责任观第19-21页
  三、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1-24页
  四、 对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文献的评价第24页
 第二节 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第24-29页
  一、 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成果概况第25-26页
  二、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和范围界定第26-27页
  三、 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的分类及纬度第27-28页
  四、 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文献的评价第28-29页
 第三节 目前研究现状的不足第29-31页
第三章 基于双因素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第31-38页
 第一节 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及其启发意义第31-33页
  一、 双因素理论研究框架内容及指导意义第31-32页
  二、 双因素理论的应用—以“信任”研究为例第32-33页
 第二节 企业社会责任的双因素视角第33-35页
  一、 企业社会责任双因素模型的初步构建第33-34页
  二、 积极、消极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概念界定第34-35页
 第三节 积极、消极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在中国情景下的研究第35-38页
  一、 双因素视角探讨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充分性第35页
  二、 中国语境下分正、消极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必要性第35-38页
第四章 积极、消极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双因素模型第38-46页
 第一节 各种理论视角下的积极、消极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成因分析第38-43页
  一、 卡罗尔的企业社会责任四维分类第38-39页
  二、 利益相关者理论第39-42页
  三、 成本收益模型第42-43页
 第二节 嵌入式 CSR 行为的双因素分析模型第43-46页
第五章 双因素视角下积极、消极企业社会责任的培育和遏制途径第46-60页
 第一节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消极行为的汇总及分析第46-50页
 第二节 基于理论与实践分析积极、消极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驱动因素第50-53页
 第三节 积极、消极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培育和遏制的途径第53-60页
  一、 企业层面第54-55页
  二、 管理者层面第55-56页
  三、 政府层面第56-58页
  四、 社会层面第58-60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局限与展望第60-63页
 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60-61页
 第二节 研究局限第61页
 第三节 研究展望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致谢第66-68页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营销道德对消费者购买意向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云南省快餐连锁企业的分析
下一篇:信托行业知识型员工激励与员工满意度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