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通勤交通廊道的停车换乘系统建模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背景 | 第11-12页 |
·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现状 | 第13-15页 |
·国外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现状 | 第14-15页 |
·主要内容及结构图 | 第15-17页 |
·主要内容 | 第15页 |
·结构图 | 第15-17页 |
2 停车换乘设施选址 | 第17-23页 |
·停车换乘的概念 | 第17页 |
·停车换乘的分类 | 第17-19页 |
·按位置分 | 第18页 |
·按功能分 | 第18-19页 |
·按P&R接驳对象分 | 第19页 |
·停车换乘选址原则 | 第19-20页 |
·停车换乘选址影响因素分析 | 第20-23页 |
3 停车换乘收费与拥挤收费 | 第23-32页 |
·理论基础 | 第23-24页 |
·停车换乘收费理论基础 | 第23页 |
·拥挤收费理论基础 | 第23-24页 |
·停车换乘收费与拥挤收费相结合 | 第24-26页 |
·停车换乘收费管理 | 第26-29页 |
·产业化建设政策 | 第26-27页 |
·停车换乘收费策略 | 第27-28页 |
·停车换乘管理策略 | 第28-29页 |
·拥挤收费实践进展与难题 | 第29-32页 |
·实践进展 | 第29-30页 |
·实践中难题 | 第30-32页 |
4 通勤廊道上停车换乘系统平衡建模 | 第32-45页 |
·假设 | 第32页 |
·需求分析 | 第32-33页 |
·供给分析 | 第33-37页 |
·汽车模式出行负效用 | 第33-34页 |
·公交模式出行负效用 | 第34-36页 |
·停车换乘模式出行负效用 | 第36-37页 |
·通勤廊道上停车换乘系统平衡建模 | 第37-40页 |
·均衡条件 | 第37页 |
·均衡性质 | 第37-39页 |
·模型的提出 | 第39-40页 |
·模型算法 | 第40-45页 |
·变分不等式的定义 | 第40-41页 |
·变分不等式的算法 | 第41-45页 |
5 案例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 第45-51页 |
·北京市城市整体特征 | 第45页 |
·北京市交通需求特征 | 第45-47页 |
·北京市机动车增长状况 | 第46页 |
·出行结构 | 第46-47页 |
·北京市交通设施供应情况 | 第47-48页 |
·路网系统 | 第47页 |
·停车设施现状 | 第47-48页 |
·轨道交通 | 第48页 |
·地面公交 | 第48页 |
·停车设施规划 | 第48-51页 |
6 停车换乘设施管理与内部规划 | 第51-57页 |
·停车换乘实施策略 | 第51-54页 |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策略 | 第51-52页 |
·限制小汽车使用策略 | 第52页 |
·差别化停车管理策略 | 第52-54页 |
·停车换乘设施内部规划 | 第54页 |
·停车换乘设施安全管理 | 第54-55页 |
·停车换乘诱导信息系统 | 第55-57页 |
7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作者简历 | 第61-6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