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描述 | 第11-20页 |
第一节 理论来源及背景介绍 | 第11-12页 |
一、西方生活与教育理论的追溯 | 第11页 |
二、中国古今教育现状的比较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生活教育理论发展的五个阶段 | 第12-15页 |
一、五四运动前(1981-1919) | 第13页 |
二、五四运动到晓庄学校被封杀(1919-1930) | 第13-14页 |
三、晓庄学校被封杀到“一二.九”运动前(1930-1935) | 第14页 |
四、“一二.九”运动到“七七”事变前(1935-1937) | 第14-15页 |
五、“七七”事变到病故(1937-1946) | 第15页 |
第三节 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的建构 | 第15-18页 |
一、生活即教育 | 第15-16页 |
二、社会即学校 | 第16-17页 |
三、教学做合一 | 第17-18页 |
第四节 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特色 | 第18-20页 |
一、平民教育大众化 | 第18页 |
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 第18-19页 |
三、特殊社会背景下开启民智的教育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评价 | 第20-25页 |
第一节 历史定位 | 第20-21页 |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历史价值 | 第20-21页 |
二、生活教育理论的评鉴 | 第21页 |
第二节 当代价值 | 第21-25页 |
一、教育应先立人 | 第22-23页 |
二、教育要注重人的多重能力的发展 | 第23页 |
三、让受教育者获得成就自己的潜能 | 第23-25页 |
第三章 生活教育理论与当代语文教育 | 第25-37页 |
第一节 生活教育在当代遭遇困境的主要因素 | 第25-26页 |
一、理论的批判与时代改革的冲突 | 第25页 |
二、教研中理论与实践脱离 | 第25-26页 |
三、实际教学中对于理论理解错误 | 第26页 |
第二节 生活教育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 第26-33页 |
一、文言文教学凸显自我认知 | 第27-29页 |
二、诗词分析注重微观探究分析 | 第29-31页 |
三、现代文的解析注重感悟 | 第31-33页 |
第三节 生活教育理论对作文教学的启示 | 第33-34页 |
一、写作要贴近自我 | 第33-34页 |
二、到大自然中去积累写作的情感 | 第34页 |
第四节 走创新语文改革之路 | 第34-37页 |
一、教育理念的革新 | 第34-35页 |
二、教学方法的变革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