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1页 |
| 目录 | 第11-1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4-30页 |
| ·引言 | 第14-15页 |
| ·动载荷反演技术的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 ·动载荷反演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5页 |
| ·动载荷反演技术综述 | 第17-21页 |
| ·载荷反演技术在交通运输车辆上的运用概述 | 第21-25页 |
| ·载荷反演技术在其它工程实践中的运用概述 | 第25页 |
| ·动载荷识别技术存在的不足 | 第25-26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研究思路 | 第26-28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2章 载荷反演理论背景 | 第30-45页 |
| ·结构系统动力方程的不同表达形式 | 第30-34页 |
| ·二阶微分方程的表达 | 第30-31页 |
| ·状态空间方程的表达式 | 第31-32页 |
| ·滑动平均的表达式 | 第32-33页 |
| ·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的表达 | 第33页 |
| ·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 | 第33-34页 |
| ·载荷反演技术介绍 | 第34-40页 |
| ·载荷反演的频域法 | 第35-37页 |
| ·载荷反演的时域法 | 第37页 |
| ·载荷反演的加权加速度法(SWAT) | 第37-38页 |
| ·逆虚拟激励法 | 第38-40页 |
| ·动态规划基本原理 | 第40-44页 |
| ·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 第40-42页 |
| ·动态规划经典案例——最短行军路线问题 | 第42-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3章 动态规划载荷反演理论 | 第45-66页 |
| ·引言 | 第45页 |
| ·动载荷反演数学模型的推导 | 第45-52页 |
| ·理论基础 | 第45-47页 |
| ·Newmark积分的引入 | 第47-48页 |
| ·误差方程优化 | 第48-49页 |
| ·动态规划方程推导 | 第49-51页 |
| ·动态规划载荷反演步骤 | 第51-52页 |
| ·理论方法的细节及扩展阐述 | 第52-56页 |
| ·初始条件 | 第52页 |
| ·方程权重的评估 | 第52-53页 |
| ·离散Riccati方程的转换 | 第53-56页 |
| ·算例验证 | 第56-65页 |
| ·单自由度系统 | 第56-60页 |
| ·多自由度系统 | 第60-65页 |
| ·小结 | 第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4章 反演数学模型的扩展 | 第66-81页 |
| ·载荷反演的正则化理论 | 第66-75页 |
| ·算例说明 | 第67-70页 |
| ·广义交叉验证法 | 第70-72页 |
| ·L曲线法 | 第72-73页 |
| ·一阶正则化技术 | 第73-74页 |
| ·算例验证 | 第74-75页 |
| ·特征值缩减法 | 第75-77页 |
| ·马尔科夫系数的引入 | 第77-78页 |
| ·载荷反演时间步长研究 | 第78-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第5章 动载荷反演在高速列车上的运用研究 | 第81-120页 |
| ·车辆运行速度对轮轨动作用力的影响 | 第81-82页 |
| ·动载荷反演技术的引入 | 第82-84页 |
| ·车辆随机振动力学模型与方程 | 第84-96页 |
| ·随机过程基本概念 | 第85-86页 |
| ·车辆动力学模型 | 第86-89页 |
| ·车辆动力学模型的简化 | 第89-94页 |
| ·基于反演数学模型的车辆轮轨力求解说明 | 第94-96页 |
| ·基于SIMPACK的载荷反演理论预测车辆轮轨载荷 | 第96-119页 |
| ·100km/h运行速度下轮轨载荷反演 | 第97-108页 |
| ·250km/h运行速度下轮轨载荷反演 | 第108-1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9-120页 |
| 第6章 反演数学模型的试验验证 | 第120-124页 |
| ·反演数学模型的滚动振动试验台验证 | 第120-1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3-124页 |
|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 第124-127页 |
| 致谢 | 第127-12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8-137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项目 | 第137-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