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小企业劳资关系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理论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劳资关系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国外劳资关系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国内劳资关系研究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 第16-17页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7-24页 |
·中小企业概念界定与特征 | 第17-20页 |
·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概念界定的比较及特征分析 | 第17-18页 |
·我国中小企业概念界定及特征研究 | 第18-20页 |
2. 2 劳资关系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分析 | 第20-24页 |
·劳资关系的概念 | 第20页 |
·相关理论分析 | 第20-24页 |
3 山西省中小企业劳资关系的现状研究 | 第24-35页 |
·山西省中小企业构成特点 | 第24-27页 |
·所有制结构以民营经济为主 | 第24页 |
·产业结构以二、三产业为主 | 第24-26页 |
·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南部地区 | 第26页 |
·规模以微企业为主 | 第26-27页 |
·新兴产业是今后发展的主攻方向 | 第27页 |
·山西中小企业劳资关系现状分析 | 第27-35页 |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 第27-29页 |
·薪酬福利 | 第29-30页 |
·劳动合同 | 第30-31页 |
·工作时间与加班薪酬 | 第31-32页 |
·企业对员工的关心 | 第32-33页 |
·工会 | 第33-35页 |
4 山西中小企业劳资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5-40页 |
·山西中小企业劳资关系存在的问题 | 第35-37页 |
·劳动力供给多且素质偏低 | 第35-36页 |
·加班现象严重 | 第36页 |
·员工工资待遇低 | 第36页 |
·劳动合同签订流于形式 | 第36-37页 |
·社会保障水平偏低 | 第37页 |
·劳动者话语权较弱 | 第37页 |
·山西中小企业劳资关系原因分析 | 第37-40页 |
·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不平衡 | 第37-38页 |
·劳方资方地位不平等 | 第38页 |
·工会力量薄弱 | 第38-39页 |
·政府角色定位不准 | 第39-40页 |
5 发达国家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启示 | 第40-44页 |
·发达国家劳资关系模式的借鉴 | 第40-42页 |
·美国:劳资争议处理制度 | 第40页 |
·日本:静态制度 | 第40-41页 |
·德国:工人参与制度 | 第41-42页 |
·国外发达国家劳资关系理念对我省中小企业的启示 | 第42-44页 |
·员工工作满意度是劳资冲突的根源 | 第42页 |
·领导者的领导风格影响劳资关系的进行 | 第42页 |
·工会是劳资关系中不可或缺的 | 第42-43页 |
·健全完善的劳动法律体系是处理劳资关系的基础 | 第43页 |
·政府适当干预是劳资纠纷的最后防线 | 第43-44页 |
6 构建山西中小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的建议 | 第44-52页 |
·构建山西中小企业和谐劳资关系应考虑的的因素 | 第44-47页 |
·微观要素 | 第44-46页 |
·宏观因素 | 第46-47页 |
·构建山西中小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的建议 | 第47-52页 |
·企业主体作用的发挥 | 第47-48页 |
·劳动者素质的提升 | 第48页 |
·政府监管作用的发挥 | 第48-49页 |
·工会维权作用的发挥 | 第49-50页 |
·完善三方协商机制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附录 | 第57-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