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1-11页 |
|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范围 | 第10-11页 |
| ·论文研究的方法 | 第11页 |
| 第二部分 成都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回顾与现状 | 第11-20页 |
| ·加快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步伐的迫切性 | 第11-17页 |
| ·国有企业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及其管理体制上的弊端 | 第11-14页 |
| ·国有企业脱困的途径 | 第14-15页 |
| ·加快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步伐的迫切性 | 第15-17页 |
| ·成都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回顾 | 第17-18页 |
| ·成都市国有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现状 | 第18-20页 |
| ·成都工业基本情况 | 第18-19页 |
| ·成都市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基本情况 | 第19-20页 |
| 第三部分 目前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理论和成都市国有中小企业改制政策 | 第20-28页 |
|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理论 | 第20-22页 |
| ·成都市国有中小工业企业改制有关政策 | 第22-25页 |
| ·有关政策文件 | 第22-24页 |
| ·成都市国有中小企业改制政策的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 ·成都市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具体操作程序 | 第25-28页 |
| ·企业改制申请立项 | 第25页 |
| ·制订改制方案 | 第25-26页 |
| ·改制方案的审批 | 第26页 |
| ·改制方案的实施 | 第26-28页 |
| 第四部分 成都YJC厂改制情况 | 第28-42页 |
| ·成都YJC厂情况介绍 | 第28-30页 |
| ·企业基本情况 | 第28-29页 |
| ·现有产品及生产能力 | 第29页 |
| ·企业人员结构 | 第29页 |
| ·资产及负债状况 | 第29-30页 |
| ·生产经营状况 | 第30页 |
| ·成都YJC厂改制方案 | 第30-39页 |
| ·改制的目标 | 第30页 |
| ·改制的内容和方式 | 第30-36页 |
| ·改制后新组建公司的发展规划 | 第36-39页 |
| ·成都YJC厂改制发生的纠纷 | 第39-42页 |
| ·成都YJC厂改制过程 | 第39-40页 |
| ·成都YJC厂职工反映的主要问题及调查情况 | 第40-42页 |
| 第五部分 对成都YJC厂改制情况的理论思考 | 第42-56页 |
| ·成都YJC厂改制的背景分析 | 第42-43页 |
| ·成都YJC厂改制的规范性分析 | 第43-45页 |
| ·成都YJC厂改制纠纷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45-46页 |
| ·成都YJC厂改制纠纷引申出的的问题和隐患分析 | 第46-56页 |
| ·高度“内部化”改制模式的缺陷 | 第46-47页 |
| ·改制过程中的问题和隐患 | 第47-56页 |
| 第六部分 总结经验,解放思想,探索新的改制方式 | 第56-67页 |
| ·关于成都市国有中小企业改制方式的探讨 | 第56-62页 |
| ·完善当前改制模式,引入外部股东,实行资产债务重组,实现股权多元化 | 第56-57页 |
| ·管理层(MBO)收购 | 第57-59页 |
| ·通过市场化的产权交易进行开放式改制 | 第59-62页 |
| ·实行授权经营 | 第62页 |
| ·政府在改制中的规范性和保障性作用 | 第62-64页 |
| ·盘活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 第62-63页 |
| ·妥善进行职工安置 | 第63-64页 |
| ·认真解决新的改制方式在操作上存在的障碍 | 第64-67页 |
| ·国有企业观念上的障碍 | 第64-65页 |
| ·经济性障碍 | 第65-66页 |
| ·就业的障碍 | 第66页 |
| ·配套体制不完善造成的障碍 | 第66-67页 |
| 第七部分 结论 | 第67-69页 |
| 参考资料 | 第69-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