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研究背景及的动机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与问题 | 第10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本文研究的问题 | 第10页 |
·名词解释 | 第10-13页 |
自我决策 | 第10-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自我决策研究历程 | 第13页 |
·国外相关法律 | 第13页 |
·美国智能障碍定义中有关自我决策的能力 | 第13-14页 |
·自我决策内涵 | 第14页 |
·培养学生自我决策技能的必要性 | 第14-15页 |
·自我决策教学模式 | 第15-17页 |
·文献分析结论 | 第17-18页 |
3 研究方法与设计 | 第18-19页 |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研究工具 | 第18页 |
·试验设计 | 第18-19页 |
4 教学干预过程 | 第19-36页 |
·重庆市渝中区辅读班学生自我决策能力测查 | 第19-22页 |
·三所学校学生自我决策各部分基本情况分析 | 第19-21页 |
·自我决策能力和年龄、性别和学校的相关关系 | 第21-22页 |
·教学试验设计和实施 | 第22-24页 |
·具体教学流程 | 第24-26页 |
·个案会 | 第24-26页 |
·个案会的准备阶段 | 第24-25页 |
·学生参与个别化教育会议 | 第25-26页 |
·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长短期目标 | 第26页 |
·实施教学和评量 | 第26-31页 |
·自我决策课程介绍和选择 | 第26-29页 |
·国外和台湾地区自我决策课程介绍 | 第26-29页 |
·生活中心生涯教育课程 | 第27页 |
·自我决策的学习步骤课程 | 第27页 |
·做选择——自我决策课程 | 第27-28页 |
·经验课程 | 第28页 |
·责任承担课程 | 第28页 |
·做选择自我决策课程 | 第28-29页 |
·东升楼小学辅读班自我决策教学课程设计理念 | 第29-30页 |
·在课程设置方面 | 第29页 |
·在教学内容上 | 第29-30页 |
·在教学方法及策略方面 | 第30页 |
·跨专业团队的结合 | 第30页 |
·智障学生在个别化教育计划中的领导地位 | 第30页 |
·在提供应用机会方面 | 第30页 |
·在环境设计与规划方面 | 第30页 |
·东升楼小学自我决策教学课程的选择和制定 | 第30-31页 |
·对学生座位的调整 | 第31页 |
·教学过程 | 第31-33页 |
·东升楼小学辅读班教学实例 | 第33-35页 |
·教学评量 | 第35-36页 |
5 研究结果及讨论 | 第36-45页 |
·研究结果 | 第36-42页 |
·实验组和控制组自我决策能力总分增长 | 第36-37页 |
·独立自主能力增长分析 | 第37-40页 |
·自我调整能力增长分析 | 第40-42页 |
·讨论 | 第42-45页 |
·独立自主各部分增长及分析 | 第42-43页 |
·自我调整各方面的增长及分析 | 第43-44页 |
·心理赋权 | 第44页 |
·总体教学效果分析 | 第44-45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45-51页 |
·结论 | 第45页 |
·单元主题教学能有效促进智障学生自我决策能力提高 | 第45页 |
·将自我决策能力的培养和个别化教育计划结合 | 第45页 |
·建议 | 第45-49页 |
·教育政策中并没有规定,缺乏法律依据 | 第45-46页 |
·学生的自我个性和能力不足,缺乏信心 | 第46页 |
·与人协商、解决矛盾能力的培养 | 第46页 |
·辅读班的教学应与普通班教学结合 | 第46-47页 |
·重视教育中家长的作用 | 第47页 |
·良好社区环境 | 第47-48页 |
·尊重学生的需要和权利 | 第48页 |
·掌握好示范教学的度 | 第48页 |
·培养自我决策仍需教师提供支持和帮助 | 第48-49页 |
·自我决策能力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 第49页 |
·个训方式 | 第49页 |
·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 | 第49-51页 |
·职业生涯规划 | 第50页 |
·将自我决策能力变成一种内化能力 | 第50-51页 |
7 结束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1: 渝中区东升楼小学辅读班课程表2007——2008学年度(上) | 第55-56页 |
附录2: 重庆市东升楼小学2007—2008学年上期自我决策单元教学学期教学计 | 第56-57页 |
附录3: 部分周教学计划 | 第57-61页 |
附录4: 教学效果评估 | 第61-62页 |
附录5: ARC自我决策量表 | 第62-68页 |
附录6: 学校和学生基本情况 | 第68-69页 |
附录7: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科研情况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