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一、绪论 | 第7-14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7-9页 |
1. 新课程改革对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出客观需要 | 第7页 |
2.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 第7-8页 |
3.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推广和应用存在困难和误区 | 第8-9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四)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五) 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 第13-14页 |
1. 指导思想 | 第13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二、教育信息化内涵及意义 | 第14-18页 |
(一)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界定 | 第14页 |
(二) 教育信息化特征 | 第14-16页 |
(三)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 第16-17页 |
(四) 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 第17-18页 |
1. 是发展信息化教育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 第17页 |
2. 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 | 第17页 |
3. 有助于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促进教学改革 | 第17页 |
4. 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促进教育理论的发展 | 第17-18页 |
5. 促进教育信息产业的发展 | 第18页 |
三、河北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 第18-25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二)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三) 现状研究和分析 | 第18-25页 |
1. 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情况 | 第18-20页 |
2. 学校的教学资源建设情况 | 第20-21页 |
3. 信息化教学的应用现状分析 | 第21-23页 |
4. 教师培训和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结构情况 | 第23-24页 |
5. 学校对课件建设的管理 | 第24页 |
6. 学校领导、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态度 | 第24-25页 |
四、河北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25-30页 |
(一) 教育方式仍然比较传统保守,缺乏创新和改革 | 第25-26页 |
(二) 硬件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尤其是网络建设比较薄弱 | 第26-27页 |
(三) 适合于当前教学改革的优质教育资源比较匮乏 | 第27页 |
(四) 方便易用的电子备课系统和教学平台没有得到推广应用 | 第27-28页 |
(五) 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没有达到日常化和合理化 | 第28-29页 |
(六) 教师信息素养需进一步提高,教育信息化人才缺乏 | 第29页 |
(七) 城乡差距大,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 | 第29-30页 |
五、推动河北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策略 | 第30-39页 |
(一) 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创新意识 | 第30-31页 |
1. 领导观念转变和更新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 第30-31页 |
2. 教师观念转变和更新将直接促进教育改革 | 第31页 |
(二)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硬件设施建设,提高其利用率 | 第31-32页 |
(三) 加强教育资源建设,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 第32-33页 |
(四) 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 | 第33-34页 |
(五) 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教学创新实践能力 | 第34页 |
(六) 加强信息技术学科建设,提高学生信息能力 | 第34-36页 |
1. 加强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教育信息化人才 | 第34-35页 |
2. 加强信息技术教材建设,使之更加适应教学实际需要 | 第35-36页 |
3. 加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研究,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 第36页 |
(七) 积极开展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 | 第36-37页 |
(八) 促进教育信息化产品的开发及在教学中的推广应用 | 第37页 |
(九) 采取多种措施,缩小城乡教育信息化差距 | 第37-39页 |
六、结语 | 第39-40页 |
注释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附录一 | 第44-46页 |
附录二 | 第46-47页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