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古代汉语论文

掦雄《方言》用字研究

第一章 緒論第1-29页
 第一節 有關概念的界定和需要說明的一些問題第14-24页
  一、有關概念的界定第14-18页
  二、關於本文所使用的版本和研究的可行性第18-20页
  三、判斷是否具有音轉關係的標準和各字的上古音地位第20-22页
  四、關於《方言》中的方言分區第22-24页
 第二節 研究現狀與研究意義第24-27页
  一、揚雄《方言》研究的總體情況第24-25页
  二、《方言》用字研究現狀第25-27页
  三、論文的研究意義第27页
 第三節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27-29页
  一、研究思路和要達到的目標第27-28页
  二、研究方法第28-29页
第二章 《方言》版本流傳及文字校訂第29-56页
 第一節 《方言》版本的流傳情況第29-37页
  一、《方言》宋本第31-33页
  二、《方言》明本第33-36页
  三、《方言》清本第36-37页
 第二節 《方言》的文字校訂第37-56页
  一、清人校本第37-52页
  二、今人校本第52-56页
第三章 《方言》傳承字與新出字第56-98页
 第一節 傳承字與新出字考第56-75页
  一、《方言》用字統計第56-61页
  二、傳承字與新出字第61-75页
 第二節 《方言》新出字表詞分區考第75-98页
  一、107個“新出字”所表101個方言詞的具體分佈第75-76页
  二、各個方言區新出字所表詞考第76-91页
  三、無方言區歸屬新出字表詞考第91-98页
第四章 《方言》記音字與表義字第98-127页
 第一節 《方言》記音字考第98-119页
  一、借音字考第99-112页
  二、聯綿字考第112-118页
  三、譯音字考第118-119页
 第二節 《方言》表義字考第119-127页
  一、表義字的含義第119页
  二、表義字的來源第119-127页
第五章 《方言》表義字與方言詞第127-150页
 第一節 《方言》表義字的表詞情況第127-143页
  一、異字同詞第127-135页
  二、同字異詞第135-142页
  三、異字異詞第142-143页
 第二節 《方言》表義字所表詞的詞彙特點第143-150页
  一、詞類分析第143-147页
  二、結構分析第147-150页
第六章 《方言》記音字與方言詞第150-172页
 第一節 《方言》記音字的表詞情況第150-158页
  一、一詞借用多字——異字同詞第150-152页
  二、一字借表多詞——同字異詞第152-158页
 第二節 《方言》記音字所表詞的詞彙特點第158-172页
  一、詞類歸屬第158-161页
  二、結構分析第161-172页
第七章 《方言》用字與《說文》第172-217页
 第一節 《說文》不收的《方言》用字考第172-188页
  一、《說文》字頭不收的《方言》用字第172-177页
  二、與《說文》字頭有異體關係的《方言》用字第177-182页
  三、見於《說文》新附的《方言》用字第182-185页
  四、已見於《說文》說解之中的《方言》用字第185-186页
  五、完全不見於《說文》的《方言》用字第186-188页
 第二節 《說文》不收的《方言》用字所反映的方音第188-207页
  一、不見於《說文》的《方言》用字所反映的方音情況第188-189页
  二、不見於《說文》的《方言》用字所反映的方音舉例分析第189-207页
 第三節 《說文》不收的《方言》用字理據分析第207-217页
  一、標明方言地域的《說文》不收的《方言》用字理據分析第207-215页
  二、没有方言分佈的《說文》不收的《方言》用字理據分析第215-217页
第八章 《方言》用字情況總結第217-229页
 第一節 《方言》用字第217-222页
  一、《方言》用字規律第217-218页
  二、關於“奇字”第218-220页
  三、《方言》用字記詞情況第220-222页
 第二節 《說文》不收的《方言》用字第222-229页
  一、《說文》不收的《方言》用字總結第222-223页
  二、不見於《說文》的《方言》用字所反映的方音情況第223-226页
  三、《說文》不收的《方言》用字理據分析第226-229页
附錄第229-296页
 一、《方言》借音字表第229-244页
 二、《方言》聯綿字表第244-255页
 三、《方言》譯音字表第255-257页
 四、《方言》表義字表第257-296页
主要引用與參考文獻第296-303页

论文共3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在杨虎城部队中的统一战线工作研究
下一篇:长江河口区晚新生代沉积物中标志性物源分析及其河流贯通入海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