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3页 |
图表目录 | 第13-1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8-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长江发育历史以及物源研究进展 | 第21-52页 |
·长江贯通问题 | 第21-36页 |
·长江贯通时间和地点 | 第21-25页 |
·长江流域主要盆地演化史 | 第25-34页 |
·长江流域古地貌演化 | 第34-36页 |
·物源分析进展 | 第36-41页 |
·沉积粒度与沉积环境 | 第37-38页 |
·重矿物分析 | 第38-40页 |
·磁性矿物物源指示 | 第40页 |
·孢粉指示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页 |
·本文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41-42页 |
·本文技术路线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2页 |
第三章 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 第52-59页 |
·资料来源 | 第52-53页 |
·分析方法 | 第53-58页 |
·测年 | 第53页 |
·孢粉鉴定 | 第53-55页 |
·矿物分析 | 第55-57页 |
·磁性分析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59页 |
第四章 长江河口区地质概况及地层沉积环境演化 | 第59-81页 |
·断裂构造特征 | 第59-60页 |
·基岩演化及分布特征 | 第60-63页 |
·区域晚新生代地层沉积演化 | 第63-77页 |
·晚新生代地层沉积特征 | 第63-74页 |
·沉积分区 | 第63-66页 |
·地层岩石特征 | 第66-74页 |
·晚新生代沉积物粒度与沉积环境变迁 | 第74-76页 |
·海水进退 | 第76-77页 |
·第四系地层划分标准 | 第77-78页 |
·小结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第五章 长江流域源岩分布及矿物产出特征 | 第81-89页 |
·长江流域地貌分区 | 第81-82页 |
·长江流域源岩分布 | 第82-85页 |
·长江流域矿物产出特征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89页 |
第六章 沉积物中的矿物分析及其指示意义 | 第89-112页 |
·河口区重矿物组合及其特征 | 第89-106页 |
·Pd孔矿物及物源分析 | 第89-96页 |
·重矿物在地层中的分布特征 | 第89-93页 |
·标志性矿物指标分析 | 第93-96页 |
·其它钻孔重矿物特征 | 第96-100页 |
·Pd孔环境磁学分析 | 第100-103页 |
·环境磁学各指标的环境意义 | 第100-101页 |
·晚新生代地层磁性特征及其环境意义分析 | 第101-103页 |
·Pd孔粘土矿物分析 | 第103-106页 |
·河口区物源演化分析及标志性矿物分析 | 第106-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2页 |
第七章 沉积物中的孢粉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 第112-137页 |
·河口区晚新生代孢粉特征、古气候波动以及指示性花粉分布特征 | 第112-125页 |
·Pd孔孢粉古气候波动以及指示性花粉分布特征 | 第112-115页 |
·孢粉分带特征及古气候波动分析 | 第112-115页 |
·地层中冷杉和云衫花粉分布特点 | 第115页 |
·FX和MFC孔孢粉古气候波动以及指示性花粉分布特征 | 第115-122页 |
·孢粉分带特征及古气候波动分析 | 第115-121页 |
·地层中冷杉和云杉花粉分布特点 | 第121-122页 |
·其它钻孔孢粉古气候波动以及指示性花粉分布特征 | 第122-125页 |
·太湖区晚新生代孢粉特征、古气候波动以及指示性花粉分布特征 | 第125-130页 |
·Sk10孔孢粉特征及古气候波动 | 第125-128页 |
·其它钻孔孢粉特征及古气候波动 | 第128页 |
·太湖区晚新生代地层中冷杉和云杉花粉分布特点 | 第128-130页 |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新生代古气候演化 | 第130-131页 |
·现代冷杉和云杉及其孢粉分布规律 | 第131-133页 |
·晚新生代地层中物源指示性花粉分布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 第133-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37页 |
第八章 讨论与结论 | 第137-142页 |
·认识及结论 | 第137-139页 |
·长江贯通入海几点问题讨论及工作展望 | 第139-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42页 |
致谢 | 第142-144页 |
个人简历 | 第144-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