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5页 |
第一节 扬雄《方言》与郭璞注 | 第10-13页 |
一、扬雄与《方言》 | 第10-11页 |
二、今本《方言》 | 第11页 |
三、《方言》的版本流传 | 第11-12页 |
四、《方言》郭璞注的释义条例 | 第12-13页 |
五、对《方言》及郭璞注的评价 | 第13页 |
第二节 《方言》郭璞注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第三节 《方言》郭璞注双音词研究的对象、方法、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方言》郭璞注双音词分类及特点 | 第15-47页 |
第一节 联合式双音词 | 第15-27页 |
一、对《方言》郭璞注中联合式双音词的分析 | 第15-22页 |
二、与扬雄《方言》中联合式双音词的比较 | 第22-27页 |
第二节 偏正式双音词 | 第27-36页 |
一、郭璞注中偏正式双音词分析 | 第27-31页 |
二、与扬雄《方言》中偏正式双音词的比较 | 第31-36页 |
第三节 支配式、补充式、表述式双音词 | 第36-40页 |
一、支配式 | 第36-37页 |
二、补充式 | 第37-39页 |
三、表述式 | 第39-40页 |
第四节 派生词、单纯词 | 第40-47页 |
一、派生词 | 第40-41页 |
二、单纯词 | 第41-47页 |
第三章 《方言》郭璞注中新词产生成的途径 | 第47-52页 |
一、地域方言的差异产生新词 | 第47-50页 |
二、社会习惯产生的新词 | 第50-52页 |
第四章 《汉语大词典》中有关《方言》及郭璞注中双音词的一些问题 | 第52-59页 |
一、词条失收 | 第52-56页 |
二、书证滞后及义项漏收 | 第56-59页 |
结束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2-63页 |
后记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