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方言研究
第一章 绪论 | 第1-16页 |
第一节 郯城县概况 | 第11-14页 |
第二节 郯城方言研究的现状和意义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语音 | 第16-62页 |
第一节 郯城方言的特点 | 第16-23页 |
第二节 方言分片及其语音系统 | 第23-35页 |
第三节 声韵配合 | 第35-45页 |
第四节 两字组连读变调 | 第45-51页 |
第五节 儿化韵 | 第51-54页 |
第六节 中古入声字在郯城方言中的分化 | 第54-58页 |
第七节 考本字 | 第58-62页 |
第三章 特色方言词语汇释 | 第62-139页 |
凡例 | 第62-64页 |
壹 天文 | 第64-65页 |
贰 地理 | 第65-66页 |
叁 时令 时间 | 第66-69页 |
肆 农业 | 第69-70页 |
伍 植物 | 第70-71页 |
陆 动物 | 第71-73页 |
柒 房舍 | 第73页 |
捌 器具 用品 | 第73-76页 |
玖 称谓 | 第76-80页 |
拾 亲属 | 第80-82页 |
拾壹 身体 | 第82-84页 |
拾贰 疾病 医疗 | 第84-86页 |
拾叁 衣服 穿戴 | 第86-87页 |
拾肆 饮食 | 第87-90页 |
拾伍 红白大事 | 第90-94页 |
拾陆 日常生活 | 第94-95页 |
拾柒 讼事 | 第95页 |
拾捌 交际 | 第95-98页 |
拾玖 商业交通 | 第98-99页 |
贰拾 文化教育 | 第99-100页 |
贰拾壹 文体活动 | 第100-101页 |
贰拾贰 动作 | 第101-120页 |
贰拾叁 位置 | 第120-121页 |
贰拾肆 代词 | 第121-122页 |
贰拾伍 形容词 | 第122-130页 |
贰拾陆 副词介词等 | 第130-133页 |
贰拾柒 量词 | 第133-135页 |
贰拾捌 象声词 | 第135-137页 |
贰拾玖 附加成分等 | 第137-138页 |
叁拾 数字等 | 第138-139页 |
第四章 形容词的程度表示法 | 第139-156页 |
结语 | 第156-158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58-1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160-161页 |
后记 | 第161-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