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语文口语交际知识的缺失 | 第11-21页 |
第一节 知识是语文课程的核心 | 第11-14页 |
一、 围绕知识的论争 | 第11-13页 |
二、 知识的新观点 | 第13-14页 |
第二节 语文口语交际知识的主要问题 | 第14-21页 |
一、 语文口语交际知识错位 | 第15-16页 |
二、 语文口语交际知识偏离 | 第16-18页 |
三、 语文口语交际知识不明晰 | 第18-21页 |
第二章 语文口语交际知识开发的理论依托 | 第21-31页 |
第一节 言语交际学是语文口语交际知识开发的理论依托 | 第21-22页 |
一、 言语交际学的学科起点及语言使用的三种形式 | 第21-22页 |
二、 言语交际学对语文口语交际的理论指导 | 第22页 |
第二节 言语交际学理论概述 | 第22-27页 |
一、 言语交际学 | 第22-23页 |
二、 言语主体 | 第23-24页 |
三、 言语环境 | 第24-25页 |
四、 言语行为与言语意图 | 第25-27页 |
第三节 口语交际知识开发的维度分析 | 第27-31页 |
一、 语文口语交际知识开发需解决的问题 | 第27页 |
二、 语文口语交际知识开发的两大版块 | 第27-31页 |
第三章 “言语主体”的知识开发维度 | 第31-47页 |
第一节 元认知知识概说 | 第31-35页 |
一、 “元认知知识”是交际中的核心知识 | 第31-32页 |
二、 “元认知知识”的涵义 | 第32-35页 |
第二节 言语主体的元认知知识 | 第35-39页 |
一、 言语主体关于“自我”的元认知知识 | 第35-36页 |
二、 言语主体关于“另一方”的元认知知识 | 第36-39页 |
第三节 言语意图的元认知知识 | 第39-42页 |
一、 言语意图概说 | 第39页 |
二、 言语意图的特征 | 第39-40页 |
三、 言语意图的元认知知识 | 第40-42页 |
第四节 言语任务的元认知知识 | 第42-44页 |
一、 言语任务元认知知识的界定 | 第42-43页 |
二、 言语任务元认知知识的开发维度 | 第43-44页 |
第五节 交际角色的知识 | 第44-47页 |
一、 角色定位知识的核心 | 第44-45页 |
二、 角色关系的知识 | 第45-47页 |
第四章 言语环境的知识 | 第47-65页 |
第一节 “言语环境”概说 | 第47-51页 |
一、 关于言语环境 | 第47-48页 |
二、 “言语环境”的概念 | 第48-49页 |
三、 言语环境的组成及其特征 | 第49-50页 |
四、 语文口语交际不能忽视言语环境 | 第50-51页 |
第二节 交际场景的知识 | 第51-59页 |
一、 交际场景的含义 | 第51-52页 |
二、 交际场景的变化性 | 第52-54页 |
三、 交际场景知识的开发维度 | 第54-59页 |
第三节 社会文化传统的语境知识 | 第59-65页 |
一、 社会文化传统语境知识的地位 | 第61-62页 |
二、 社会文化传统语境的知识开发维度 | 第62-65页 |
结束语 | 第65-6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