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11页 |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背景 | 第7-8页 |
·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 第8-9页 |
·研究方法与采用的主要理论 | 第9页 |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创新之处 | 第9-10页 |
·语料来源 | 第10-11页 |
第2章 动宾式动词带宾语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关于"VO_1+O_2"构成成分的研究 | 第11-12页 |
·对VO_1的认识 | 第11-12页 |
·对O_1、O_2的认识 | 第12页 |
·对O_2的语义类型及VO_1+O_2结构中VO_1与O_2语义关系的认识 | 第12页 |
·对"VO_1+O_2"结构来源的研究 | 第12-13页 |
·古为今用 | 第12-13页 |
·"洋"为中用 | 第13页 |
·对VO_1与O_2的搭配规律的研究 | 第13页 |
·对"VO_1+O_2"结构语用价值的研究 | 第13-1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第3章 "VO_1+O_2"的句法结构分析 | 第15-21页 |
·VO_1的构成和性质 | 第15-18页 |
·关于VO_1的构成 | 第15-16页 |
·关于VO_1的性质 | 第16-18页 |
·O_2的性质特点 | 第18-19页 |
·关于O_2的形式 | 第18页 |
·关于O_2的性质 | 第18-19页 |
·"VO_1+O_2"的语法功能 | 第19-21页 |
第4章 "VO_1+O_2"结构的语义分析 | 第21-30页 |
·VO_1的语义特征 | 第21-26页 |
·VO_1为方向性动词 | 第21-23页 |
·VO_1的语义类型 | 第23-26页 |
·O_2的非典型性 | 第26页 |
·"VO_1+O_2"内部语义关系 | 第26-30页 |
·O_1与O_2之间的语义关系 | 第27-28页 |
·VO_1与O_2之间的语义关系 | 第28-30页 |
第5章"VO_1+O_2"结构形成的动因 | 第30-45页 |
·"VO_1+O_2"的原型结构考察 | 第30-32页 |
·"VO_1+O_2"形成的动因 | 第32-45页 |
·语言的经济原则 | 第32-33页 |
·"VO_1+O_2"形成的语法化动因 | 第33-36页 |
·"VO_1+O_2"形成的认知动因 | 第36-45页 |
·VO_1带宾语的认知理据 | 第36-38页 |
·"VO_1+O_2"结构生成的认知过程 | 第38-41页 |
·"VO_1+O_2"的认知模式及其表义特征 | 第41-45页 |
第6章 "VO_1+O_2"结构的语用分析 | 第45-55页 |
·动宾式动词带宾语结构的语用环境 | 第45-48页 |
·"VO_1+O_2"结构主要出现在新闻标题中 | 第45-46页 |
·"VO_1+O_2"结构运用于新闻正文中 | 第46-48页 |
·"VO_1+O_2"结构运用于广告语中 | 第48页 |
·"VO_1+O_2"结构的语用价值 | 第48-52页 |
·"VO_1+O_2"结构的稳定性与规范化 | 第52-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9页 |